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女性继发性不育 > 疾病保健

阁楼上的疯女人曹禺三部曲之繁漪

曹禺三部曲全国巡演·《雷雨》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疯女人”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从未缺席,也历来被大多数读者厌恶嫌弃,似乎我们的审美早已习惯于欣赏美好的人和事,而疯女人往往充当美好的终结者,她们的出场总会把美好的场面撕裂。比如《简·爱》中的伯莎在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礼前夜撕毁新娘的面纱,最终火烧桑菲尔德并冲出常年被关的阁楼纵身跳入火海。比如同以“疯病”为由被关在周公馆楼上的繁漪,疯狂地借侍萍之手拆散周萍与四风,最终令情人情敌和亲生儿子都在她复仇的烈焰中化为灰烬。

如果桑菲尔德对简?爱来说是幸福开始的地方,那么对于“疯女人”伯莎来说就是幸福终结的地方,是囚禁她十年的人间地狱。当年她带着丰厚的嫁妆嫁到这里,满心欢喜以为后半生会得到丈夫的宠爱,然而当罗切斯特知道她有家族性遗传精神病后立即对她心生厌恶,主观地认定她粗心灵平庸、卑鄙、狭窄,甚至将娶伯莎说成自己年轻时的一个错误,并对她冷漠疏远,这些精神上的刺激和压抑无疑加剧了她的病情。

从此伯莎被视为危险的怪物,终日被囚阁楼,失去了幸福与自由,甚至连话语权都没有。她多次报复丈夫罗切斯特,刀刺哥哥梅森,在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礼前夜撕毁新娘的面纱,这些疯狂的行为无非是她在向世人昭示存在,抗拒命运对她的不公。最终伯莎火烧桑菲尔德并纵身跳入火海。那一跃,伯莎从此脱离人间炼狱也淋漓尽致地宣泄了她对罗切斯特的恨,如果命运已被打了死结,她将自己咬断,用生命换回回自由和尊严。

和伯莎命运相似、遭遇相同的还有嫁到周公馆的繁漪。

曹禺这样描写她:年轻时非常漂亮,会画画,写一笔好字,受的旧式教育,又加上一点“五四”以来新思想影响。她嫁到周家,使周朴园找到了门当户对的婚姻,可见繁漪的娘家也并非小门小户。但繁漪自从跨进周公馆,就听从周朴园的召唤“上楼去”,没有丝毫关爱之情。

家庭生活中,周朴园仿佛专横的暴君,以冷漠的情感态度摧残繁漪的精神。他保留着侍萍生孩子时关窗的习惯;周公馆的家具摆设仍定格在三十年前侍萍在时样子;他“吃素”、“两年在外面”以及回家也多是在楼下独处,种种行为都是周朴园无视繁漪存在的具体表现。

繁漪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这与周朴园奉行的封建伦理水火不容;他不仅不理解,更是视她为神经不正常,是疯病。繁漪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困境而又只能屈从困境,当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心时,她冲破一切桎梏做了一次困兽斗,她不惜打破家规推开那扇夏天也要紧闭的窗;撕掉侍萍的照片;与周萍通奸乱伦;更借侍萍之手拆散周萍与四风,最终令情人情敌和亲生儿子都在她复仇的烈焰中化为灰烬。

如伯莎和蘩漪一般的“疯女人”,爱与恨烧尽了她们的一切仪态,不过正如曹禺先生自己所言,蘩漪的吸引人之处,正在于她的不可爱之处。与其哀哀欲绝,“疯女人”选择与男权社会的条条框框一同毁灭,哪怕命运是深邃无垠的谷底,临渊也绝不犹疑,狂放纵身一跃寻求精神世界的自由。同时,“疯女人”也宛如一面镜子,她们真实、疯狂又凌厉的光芒能折射出身边所有人的样子,让虚伪卑劣、自私懦弱都无可遁形。

而剖析“疯女人”的成因,不由让人想到法国思想家福柯的那句话“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男权社会时代,掌握话语权的背后力量可以将一切不符合当时社会女性定义的异己分子都贴上“疯子”的标签。

伯莎和繁漪这样的“疯女人”,宛如女娲补天单单剩下的一块未用之石,如火烈性早已天成,历经爱恨情仇的劫数,只等待崩裂。前者如熊熊烈火,后者如狂烈的心火,两人都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来抗争,在最高亢的音符戛然而止,宛如一篇悲壮的赋被撕缯裂帛,散落一曲铿锵的挽歌。

敬请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dem.com/jbbj/6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