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人只导了一部电影,就好于了99的
你们没事就爱说:你咋不上天呢?
于是,今天铺子给大家推荐一部「神片」——《我们天上见》
8分以上的国产电影不多,《我们天上见》这部8.6分的国产电影,就显得尤为可贵,几乎优于了99%的国产片。
电影还曾获釜山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大奖。
更奇特的是,电影导演是蒋雯丽。
她应该是最好的中国女演员之一,当年只在《霸王别姬》惊鸿一瞥,就勾走了多少人。
到了《大宅门》,又把白玉婷这位当年的奇葩,迷妹的祖宗演得深入人心。
不说大热剧《金婚》,《立春》里老而丑的女文青王彩玲;前几年偶然看她的某部剧,40多岁竟还演出了少女感。
可到了《师父》,她又开始帅气耍酷,气场足有两米八。
戏路广,演技佳,让人叹服。连她唯一自导自编的作品,也口碑这么好?!!
有人说背后肯定有老公顾长卫的指导,然而《我们天上见》没有顾长卫的署名,连摄影指导,写的都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摄影林良忠。
不过,本片的运镜确实相当漂亮,整体是水墨画般舒缓有力,又带着创意。
说回电影。看这个片子,我赔进了许多眼泪。有位朋友说:人年纪越大,泪点就越低,因为你经历得越多,能引起共鸣的情感就越多。确实如此。
对这样一部优美细腻的电影散文,最好的介绍语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关于情感的共鸣。
所以,今天难得地,只说些关于自己和《我们天上见》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南方的小镇里。
女孩儿蒋小兰,出生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父母去了新疆劳改农场。她和喜欢兰花的姥爷相依为命。因为姓“蒋”,所以总有同龄人骂她是反革命。
小孩子的“恶”,有时比成人世界的“恶”更肆无忌惮。于施虐者来说,这只是校园里日常的恶作剧,对被欺凌的女孩儿来说,却是铭记终身的伤害。
电影开头,看到黑板上写的“蒋晓兰反革命”后,姥爷与小兰的对话——
走带我找你们老师去
我不去你帮我转学
你刚上几天学你就转学?你干啥去!
跳河
河里结着冰哩
电影用的是安徽蚌埠方言,当时就看乐了。
叔本华说:“小说家的使命,并不在于叙述伟大的事件,乃是使细小的事件变得引人入胜。”电影作品同样如此。
幼年蒋小兰的细小事件,有时是:姥爷要找酒壶盖儿,她说没看到,等姥爷说:“谁要能找到我的酒壶盖子,我给她五分钱”,她刺溜钻过去找出盖子,于是姥爷拿出了戒尺。因为她撒谎了。
我们关于童年的记忆,总是支离破碎,甚至是错乱的。广播里的国家大事,对小孩子没有任何意义。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关于挨打与疼痛的经历。
挨了打,哭累后,抱着娃娃睡着。梦里梦到自己在一望无际的野地里奔跑,自由、快乐、没有任何烦恼。
电影中,几段梦境的幻想让人惊喜又不突兀。
小兰在梦里,飞啊飞,飞过淮河,飞到北方新疆戈壁……
有时也会是噩梦,梦里掉了好多牙,然后坠入深渊。无限坠落的梦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而且只能自己从恐惧中挣扎着醒来。
小小的孩子,其实也有许多孤独。躲在暗处偷偷地哭,跟心爱的玩具说心里话。因为大人们只会要求你不要撒谎,好好上学。他们不懂你想玩、委屈,有时还会吓唬你。
姥爷虽然总是不懂,却是世界上最疼爱小兰的人。
怀揣着当体操冠军的梦想,教练帮她拉筋,一脚踩下去有“嘎嘣咯吱”的声音。
姥爷心疼得不行,又不能拦着,只好做孙悟空状逗她开心。
夜里不睡给她扇蒲扇,跳绳给她撑皮筋儿,照顾她的生活;帮她实现体操冠军梦,还要顾及她父母不在身边的心情……
祖孙间的日常趣事,平平淡淡,但好多细节都和我童年里的琐碎记忆不谋而合。
这部蒋雯丽自编自导的自传式电影,小女孩和姥爷的故事70%都曾发生在她自己身上。
看完电影你会知道,原来这个银幕上风情万种的女人,也是那样一个会躲在柜子里哭,会孤单爱幻想的小小女孩长成的。
所以生活才是最好的编剧,恰是这样私人化的作品,反而能够抵达观众的心。
本片的结构颇具对称美学,前半段是姥爷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当某天姥爷突然病倒,一切都反过来。于是像这样相似的场景,就惹得人鼻子发酸——
小兰担心姥爷去世哭泣,姥爷又做孙悟空逗她。
“小兰拉起帘子给已经苍老的姥爷洗澡
在姥爷当年自制的杆子上耍体操逗姥爷笑姥爷则变成阳光下抱着娃娃傻笑的那一个……”
突然想起去世的外婆,走路喜欢甩着手臂,小小的我跟在身后学她。
在她烤得热热的炭盆旁边烧糖稀。
长大后的每次分别,她总拽着我手臂,有点疼,又有点潮湿。这潮湿好像是她手心的汗,又像是她衰老失去光彩眼中的泪。
按道理讲,不该再煽情了。因为这是多么克制的一部电影,连关于死亡的讨论都带着温情——
姥爷,你可怕死啊?
不怕
为什么啊?
活着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他们在一起,两边都是我的亲人。
你牵我走弯弯的小巷风吹过落叶的地方
你说孩子勇敢的去闯去看世界的模样
我又踏上弯弯的小巷今天陪我的是月光
我终於懂时间的重量你却不在我身旁
--《爷爷》曹格
电影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