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剧里面的很多女人都很Bitch
这些女人口口声声强调着做女人的权利,从来都把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需要帮助的时候从不手软,别人找她做点事情那是绝不可能。比如《傲骨贤妻》里面的Alicia、《绝命毒师》里面的斯凯勒、《行尸走肉》里面的洛莉、《反恐24小时》里面的Kim、《迷失》里面的安娜露西亚,基本都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当然,对剧里人物的行为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种感觉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过在网上看过很多人的讨论,也确实有很多人看法跟我类似,就是美剧里面的很多女人都很自我。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美剧里的女权主义近年来,女性角色越来越强势,也越来在美剧里面有相关重要的地位。甚至出现很多主打新女性的剧集,无独有偶的是美国各大电视台也深深的抓紧着这个女性市场,开发出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性题材剧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主打女性,宣言女性主义和女性心理。
细想想,近几年来强势女性角色在美剧的制作中越来越吃重,甚至更多的剧集都开始主打单女主,相信一位“女王”便能hold住全场。
美剧中的女主角时代来临,可以看作是女权局部成功的信号,尤其是当女主角们不再只存在于《欲望都市》类的情感剧里作威作福。女人除了会提出性解放,还开始展示出她们在职场上的能力,以及政治取向,在主流观点看来,这才是更能提升她们社会地位的砝码。美剧告诉我们,理想女性角色是既可当贤妻良母又能做职场精英、政坛领袖。
不过,真的这么理想么?美剧理想新女性形象的代表之一就是《傲骨贤妻》里的艾丽西亚,她被交口称赞的主要原因就是完成了妻子的逆袭。当政客老公入狱又爆出召妓丑闻,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从政客的妻子这个身份重新回归职场,成为一个成功的律师。看上去她简直集中了女权主义推崇的所有优点:独立、坚毅、聪慧。但如果回到故事的开头,她之所以能够顺利从家庭主妇进入律师行,靠的是老同学Will的帮忙。而她跟后者玩了一把暧昧之后,一句还是要家庭为重就走人了,这也没什么错,不过接着自立门户,挖老东家的墙角抢客户,就有点不那么厚道了。当然从商业考虑,这也不算什么。问题是,最后当她凭自己的本事没抢过人家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呢?靠州长老公出马,胁迫客户就范。老实说,在这场所谓精彩的商业角斗战中,除了够厚脸皮,没看出女主有什么过人之处,最终还是两个男人的博弈。这剧不该叫“TheGoodWife”,明明应该是“TheGoodBitch”。所谓的女性独立还是要靠男人铺路,所谓的能力就是求助男人帮忙,难道美剧所认为的成功女人的标配就是能够合理地利用男人吗?
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了成功,我们要合理利用资源,男权世界里的上位法则,也同样是最大化利用资源。古人要谋权,很多甚至也不过就是靠一张嘴,来游说列国。男人利用男人就是合理合法的,女人利用男人就不对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如果硬要把通过利用资源获得成功的女性看作是女权样本,认为完全不用依靠男人的女性社会即将成熟,就未免有点理想主义了。
其实,这些只是荧幕上的女性形象而已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谈到:长久以来,女性往往需要在成功与讨人喜欢之间作出取舍,人们不喜欢吹嘘自身成就的女性。她认为,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男性的性别歧视造成,不如说是女性自身缺乏自信不去展现真实自我的缘故。而这点上过去的好莱坞和文化剧作一直难辞其咎,许多在斯坦福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的女生指出,《社交网络》等电影对女性的描绘很成问题,男孩们忙于编程,女孩们却穿着内衣四处派对,事实当然并非如此,而当今英美剧中越发肆无忌惮彰显自我意识和强势地位的女性角色们正向人们证明着这点。
与之相对的,国外媒体热衷于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来比喻男性的变化,经济学家将“男人”(man)和“衰退”(recession)组合成一个新词——“男性衰退”(Mancession),以此证明经济气候的变迁对男性精神气质、社会地位和公共形象的致命打击。
所以,只不过美剧中的女人不愿意妥协、不希望任人摆布而已,你说她们反应过激也好,还是过于执著也好,她们只不过在努力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已。比如走低俗路线的《破产姐妹》,从黄段子和下半身笑话里,实现生理上的男女平等,还显得更亲切可爱一些。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