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洋子北京首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我自
▲小野洋子《金梯子》木、竹质梯子,纯金箔
小野洋子是世界上最著名而不为人知的艺术家。”约翰·列侬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妻子。长期以来,小野洋子都被贴上“甲壳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的遗孀”这样的标签,而她作为先锋艺术家的身份又常常被人忽视。其实,早在遇到列侬以前,小野洋子就已经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如今82岁高龄的她依然坚持在先锋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年11月15日,小野洋子在北京的首次个展“金梯子”将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开幕,这一回,小野洋子将再次以一个独立艺术家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先锋作品见证传奇人生此次“金梯子”个展涵盖了小野洋子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包括其早期在“激浪派”时期的艺术和概念艺术领域的创作,为此次北京展特别创作的《金梯子》以及今年的新作《看天空》等也将进行展出。展览更是为公众提供了参与小野洋子艺术互动的机会,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为艺术家的小野洋子,体验她坦诚的、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生命哲学。
▲《看天空》钢制楼梯
这件《看天空》于年夏天在纽约首次展出,此次被带到北京的展览现场。作品传达了一个信息:前往光明的旅程总有危险相随。当观众被吸引而攀登至螺旋式楼梯顶端时,惊觉楼梯开始摇晃,不安感让人难以集中精神望向天空。当自由超脱之感来临时,恐惧也将来袭,喻示了意识觉醒和开启的微妙体验。
▲《愿望树》松、梅、竹、纸质便签
本次将在北京展出的《愿望树》是小野洋子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装置作品,是她以艺术创作所发出的和平之声。此作最早创作于年,曾在世界各地公开展出过。在日本的传统里,人们常将心愿写在小纸条上,绑在神社里的愿望树上。在这里,小野洋子变成了愿望的收藏者,但她说永远不会去看写在树上的愿望,因为“愿望是非常私密的”,而她并不想侵扰他人的生活。此次展览结束时,所有的愿望将被送往小野洋子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想象和平光塔”,与之前的的愿签汇聚在一起。
▲《出口》木质棺木,松、梅、竹,音效
此次展览的另一件作品《出口》,动用到棺材来探讨生命的出口。当观众走入摆放着约七十件应急棺木的展厅时,作品的主题即直接而有力地传达给观者。这些棺木是为那些在大型自然或人为灾难中不幸离世的男人、女人和孩子而做。每个棺木前端开口处生长出与《愿望树》相同的三种植物——松、竹、梅,象征着再生和生命的永恒。
▲《只语篇》横幅、LED屏幕、海报(锡尔苗内海滩展览现场图片)
概念装置作品《只语篇》将被放置在北京的不同地点。该系列中的每一件作品由一个词语构成,多为一个表达行动或引发思考的动词,例如“梦想(DREAM)”、“想象(IMAGINE)”。这些词语在展览期间将出现在广告牌、横幅或海报上。
▲诗集《葡萄柚》
此次个展将同期出版小野洋子于年创作的概念艺术诗集《葡萄柚》的中文版。书中集合了小野洋子年至年间创作的一系列文字指示作品,并编入年的作品。《葡萄柚》是小野洋子关于音乐、绘画、行为、装置和电影而形成的观念、语言和参与性的最初思想。
我是一个寡妇,也是一个艺术家▲小野洋子
小野洋子于年出生于东京。年,她随家人搬往纽约,期间开始对艺术产生兴趣。在上世纪60年代,她积极参与纽约先锋派艺术运动,并同约翰·凯奇等先锋人物一起,影响了“激浪派”运动。年,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世界巨星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并与列侬一起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先锋艺术的尝试。年,约翰·列侬遭枪杀遇害。随后的三十多年里,她总是穿着黑白分明的衣服,风风火火地在世界各国巡游,宣扬着自己的艺术理念,也经营着列侬的一切。
▲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这是列侬生前最后一张照片,仅仅在5个小时后,列侬就被一个狂热的歌迷枪杀
多年来,小野洋子在艺术家、音乐家、诗人、反战激进分子等众多的身份之间游走。但更多时候,她被称为约翰·列侬的遗孀,而非一个独立的艺术家,就像列侬生前所说:“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对于“遗孀”这个标签,小野洋子表示:大部分人都是同时扮演多个角色,“我就是一个寡妇,这是事实,这也是我的身份”,但是,同时“我也是一位艺术家”。
作为遗孀的小野洋子
▲《床上和平行动》
60年代末,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就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进行先锋艺术和实验音乐的探索。年,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度蜜月期中,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饭店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床上和平行动”,以抗议美国对越南的侵略,以期唤醒公众对和平的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白癜风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