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散文诗四大美女系列王昭君
蝴蝶*文苑
—胡蝶散文诗—胡蝶散文诗《四大美女》系列
爱江山更爱美人---------四大美女系列散文诗之三《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胡蝶散文诗*给古典美人的爱)
文/胡蝶
图/胡蝶
编/胡蝶
爱江山更爱美人XLIE
恍如出世的感觉,那香溪的湖水蓝的那么纯粹,据说是源于一滴千年未干的泪。黎明还没有醒来,草原睁开毛茸茸的眸子,所有的湖水汪着纯情的涟漪,袒露着内心的甜蜜。穿越时光,中原大地布满沧桑,历史的尘埃随铅字滚滚而来。有人宠幸后宫佳丽三千,有人上下求索忧国忧民,有人耐不住骨气与血性的折磨,举一杆旗帜,骑一匹战马,在硝烟弥漫的疆场化为灰烬。抬头是圣洁的云彩低头是血染的疆土昨夜对月梳妆的女子已经别离了故土,渡洞庭,过武陵,出桃园,下潇湘,野性的烈马不再仰天长啸,驯服的跟着她,矫健而从容。枣红色的缄默,藏在骨髓里的桀骜,青铜一样厚重。马头昂扬,大红的不是战袍而是嫁服。玉指纤纤,握住的不是箭弩而是琴弦。可谁在家乡抱头痛哭?金戈映照斜阳。一首《出塞曲》伴着马蹄声声,再次弹走硝烟,弹走孤独。弹响琵琶的雅韵与风骨。群山肃穆,风吹草低,一个人一种声音,琵琶的苍凉回荡在天际。南飞的大雁为美所动,忘记了归途,在天空低低回旋,不忍离开,直到看你把芙蓉的暖种遍乌托邦。疼痛交织的忧伤,深入骨髓的思念,泪水随夜色悄悄落下,凝成草尖上的露珠。水之湄的凝望已洞穿千年的尘封。那么久了,是不是你又沿着出嫁的路踏马归来?依偎在故乡的长城脚下,含泪凝望养育你的故土?昨日,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长城,只为倾听你出塞的马蹄。今天,我跃马驰骋在青青的草原,只想看看你的落雁之美。
年5月写
胡蝶(散文诗)
我站在夜色的反面,做着永恒的春梦1,很庆幸,我依然在黎明中醒来,倾听世间一切生与死的低语。在从容的踏进这片土地之前,千年的风早已来过,并把花香和鸟鸣种植在了这里。一切静静的,袒露着原始的朴素和纯真。没有人能把太阳困在牢笼,所以,草绿了,花开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一切的———光合作用。岁月一页一页在无情的翻过,种子在夜里已深入泥土,风在吹落花瓣的容颜,雨在清晨轻敲大地的梦。鸟儿的翅膀被风柔软着,蝴蝶的血液被花儿红着,远处的雪山,顺着风的走向而融化。也许因为太爱春色的缘故,我站在夜色的反面,做着永恒的春梦。我的快乐和忧伤起于我无边的思绪,我,不知疲倦的,一次又一次的接近春,一次又一次的返回秋。快乐而又从容。我的梦从一种颜色到另一种颜色,空想的鱼泡,忧郁的病灶,从一首诗开始泛滥。2一切从泥土,开始了一切从绿色,开始了,一切成为历史,而不想结束——是否田野里有太多祖辈汗水?是否有太多遥不可及的梦想?泥土下,我深知有故土的恩泽,有我祖先的血脉与灵魂。他们一遍遍的醒来,穿着汉服与唐装,淋雨着魏晋的风雨,冒着大清的烟火,朝我走来———他们已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融进泥土,一遍又一遍的在春天苏醒,滋养着绿色的根茎。花朵依着他们的步履开放和凋落着,我知道,他们由泥土而来而又从容的回归——泥土。淡绿,浓绿,深绿,浅绿,争先恐后的从泥土里生长,而后包围着我的视觉与幻觉。一只蝶,打开翅膀和心灵,顺着阳光,星辰,流水的反向,飞翔。一首情歌变成了情诗,少男少女集体失眠,离家出走。我在一抹葱茏的绿色里,一点点打开阳光里的故乡,并等待与你约会的时刻;我在一首诗的隐喻里,反复练习最温柔的那一部分,并等待着姹紫嫣红的时刻,回归泥土。
01
或许我们走那么远,不是为了看风景..............
散文诗
LADY`SDAY
遇见最美的你
胡蝶*文苑
HappyWomen`sDay
PHOTOBYWILSON
清水出芙蓉,清纯为真品
——从胡蝶的散文诗反思当今中国散文诗文/地父(刘文清)“清水出芙蓉”,这半句古诗,可想无人不知,它既是说做人的真谛,也是说作文的道理。古往今来,无论是人,还是诗文,大有其例,不胜枚举。当今时代的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混沌,这已是共识。作为文学边缘的散文诗也不另外,明显的反映有三点:一是表面繁荣而标准偏颇,二是盲目地否定了自已皮肤的颜色而做起了不伦不类的纹身,三是话题泛化、小化、大语境缺失。问题还是出在“文化的混沌”,我们的诗人们大多不知在这样的时代应该着重说些什么,而轻易地、胡乱地使用了神圣的话语权。整个散文诗坛处于严重的“混沌”之中,而诗人们却浑然不知。令人欣喜的是,偌大的中国文坛仍有净土、不小不大的散文诗园地仍有“清水中的芙蓉”。中国诗歌流派散文诗界主持人胡蝶,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胡蝶的散文诗题材独特,立意鲜明,每一篇都有自已的特点,古典而唯美,清纯而娇艳,女性手笔浓郁,而又绝不千篇一律。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唯美到极致的女诗人,听说她为了更好的表现散文诗的意境,竟花重金去到豪华影楼拍古典照片,作为作品的配图,可谓绝无仅有,感动人心。喜欢她作品的读者一定会有同感,每每读她的散文诗,仿佛置身于夏季的荷塘边和雨后的屋檐下,甚至于还会联想到静谧于尘世之巅的清纯的“圣湖”。爱美是人之天性,更是女人的天性。或许会有人这么说:“她身为女人,怎能与男人同日而语、相提并论?”非也,诗文的清纯,历来与性别无关。世间清纯为上品,诗文亦如此。“清纯”非风格,而是对品质的形容,这里所强调的是与文风无关的品质问题。或许还会有人说:“你说的‘清纯’不就是不齿的轻浅吗”?错,“厚重”的真正品质也是“清纯”。笔者作为散文诗界的过来人,不是全盘否定如今,而是更多地怀念已经远去的“清纯”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写作,并想借此文呼唤。我们不妨来看看胡蝶的散文诗:“清纯”之一:形式的单纯与诗意胡蝶的所有散文诗,从形式来看,都是极其单纯的,线条分明,层次清晰,通俗易懂,诗意盎然。不像流行的散文诗,意象复杂、“风马牛”搭配,诡谲难辨。“是否与经年的时光相似?一朵牡丹开了,还有四月的细雨,还有那一把把油纸伞。也许是因为太爱春色的缘故,那一朵牡丹开的分外妖娆,姹紫嫣红,国色天香,这样的形容词只属于牡丹,阳光可否再明媚些?我想在牡丹花开的清晨,对镜梳妆。”——胡蝶散文诗《牡丹亭》节选规范的汉语,贴切的形象,柔美的思维,明朗的节奏,自然的流露,简洁的表达,隽永的诗意。这是不用多加思索就能产生的感悟。这样的散文诗从形式上近于传统,又区别于传统,便于受众接受,产生美感与愉悦。单纯而丰盈,是艺术的至高,无需过多深说。“清纯”之二:古老的题材,新意的挖掘胡蝶的散文诗,大都取古老的题材,如《牡丹亭》、《红楼梦》、《月下长安》、《白蛇传》等,一般从剧中人物着手,穿越百年、乃至千年,深临其境、挖掘人性、借古喻今,让人读后,在哀婉、凄清的同时,又不失心潮的澎湃;尤其是对人性的透析与挖掘后,使人不能不站在历史的河边,反思封建的罪孽与女性的命运。“走过雨水,春分,走过谷雨,清明。一片飘舞的落花,就这样轻易翻开我的忧伤。是该到了葬花的季节了,可你仍在我的梦里没有走出来,一个约好的前世今生,因季节的转换而再次轮回。心,蘸着月光,你在一首诗歌的韵脚里徘徊,手,拿起花锄,我在一片落花里背景里行走。湿漉漉的青春,孤寂,迷乱,随风飘零,不能自已。“——胡蝶散文诗《葬花吟》这文字分明是落花,是流水,是女人心灵漾动的涟漪。“是该到了葬花的季节了,可你仍在我的梦里没有走出来”,诗人一语道出作为女人的惺惺相惜,动人心扉。“湿漉漉的青春,孤寂,迷乱,随风飘零,不能自已。”在那样的时代,女性悲剧的必然、如花飘零的宿命,不可抗拒。“花开时,你来过,花落时,我走过。也许最终无法回避凋落的结局,那就将心情打扫干净,迎接一场落花倾城。”聪明的读者在这里不能不联想到今人,在作者自然的转换中,时空一下子无形地回到了现实,如果我和你面临与黛玉同样的命运,又该如何?那就“把心情打扫干净,迎接一场落花倾城”。多么深邃、多么乐观、多么洒脱的现代女性胸襟!林黛玉这个人物本就是柔弱的象征,而诗人在这首诗的最后却显示了一种悲剧的壮丽。笔者深深感佩女诗人胡蝶所表现出的柔美而宽广的情怀!“清纯”之三:传统的延续,女性的叛逆“文如其人”用在胡蝶身上再恰当不过。她本人生得美,却又具有与其他美女不同的方面:孤傲得像梅,清高得似竹,纯洁得如荷。她是纯传统的女人。她的愤世,是因社会对女性的不尊重;她的嫉俗,是怨恨部分女人的不自重。所有叛逆都在诗文里可见一斑。请看——“一朵禁锢在千年前的牡丹复活了。可时光不可复制,人生若只如初见,光阴的回眸间,一些离歌依然催人断肠。只待我唱一首委婉的昆曲吧,再将一双水袖甩出碧海云天。一缕梦白,如皎洁的明月,给逝去的青春凭吊,祭奠。赶潮的春色,依然落入五月的明媚,任她花开……”——《牡丹亭》节选诗人借《牡丹亭》的故事表露自已不屈服于现实的叛逆精神,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欣赏诗中的唯美,而忘了男权统治的历史和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现实。女性的叛逆精神,自古都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在特欲横流、金钱至上、传统流失、道德滑坡的当今,显得尤其可贵。这是一个女性的精神品质,更是一种文化品质,它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坚持就换来了延续。作为散文诗界的同仁,我们应该鼓励和呼吁。“清纯”之四:文化的固执,悲悯的倡导最近,胡蝶的一个散文诗组章《仓央嘉措——人世间最美的情郎》通过名家朗诵的音频在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治疗白癜风最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