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作为女性管理者,宜修败在哪里
《甄嬛传》是一部女性职场生存启示录。
上次,我们分析了甄嬛的职场起伏,今天,再来谈谈皇后宜修。
论才华,宜修和甄嬛不相上下,而且宜修资源更为丰厚。她有才华,有容颜,有手段,懂得平衡之术,上下拥戴,地位优渥。
懂医理
皇后是庶出,在家里不受待见。从甄嬛的妹妹浣碧可以看出,庶出的女儿,在家里就是丫鬟一样的存在,诗书礼乐基本无缘。
在这样的环境下,宜修竟然学了医学,而且医术不一般。至少,她偷偷给姐姐纯元皇后换了药中的某些成分,太医都没能发现。
之后,她又运用香料和各种饰品,掺杂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残害妃嫔的胎儿。这些,都证明她是用药高手。
懂诗书
皇上想给甄嬛赐个封号,在皇后手上写了一个”菀“,她立刻会意,说出了字的出处皇后还要说“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皇上的宴席上,她脱口而出一些应景的诗词:朗情似酒热妾谊如丝柔酒热有时冷丝柔无断绝臣妾但愿皇上待熹贵妃之心亦如丝柔无断绝。
闲适之余,别的妃嫔都是绣花消遣时日,而宜修基本是读书写字,颐养心智。
懂权谋
华妃独大的时候,即使处处受制与人,她也能很好的化解危机,四两拨千斤,让华妃吃哑巴亏。
她懂得在皇后尊严与夫妻情分间进行调停,成就自己贤良的名声。
但她缺少一位管理者应有的品质,导致自己最后彻底失败。
心胸狭窄
她不信任任何人,也不关心别人死活。在皇上第一次想要封甄嬛为贵人时,她已满蒙二旗贵人数量制衡,让皇上自己压了念头。
皇上想晋封沈眉庄时,她以咸福宫有两位主子,沈眉庄有孕不宜搬家为由,让沈眉庄失去晋升的机会。
皇上要封甄嬛为妃时,她用姐姐一身衣服,挑拨了皇上和甄嬛的关系,让甄嬛不但失去了位份,更是从此被禁足,导致流朱死亡,孩子出生3天后,甄嬛离宫,与皇上决裂。
甄嬛在寺庙修行,她又让庙里的姑子多方刁难,意欲置其于死地。
沈眉庄协助她管理六宫,在后宫节俭方面,减少了一些开支,结果各宫小主都奢侈惯了,皇后竟让让人放话出去,这都是沈眉庄的功劳。借此打压她。
其实,这时候,甄嬛、沈眉庄与皇后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但,宜修自己容不得人。
瓜尔佳氏和安陵容如此跟随她,她还是处处防备。瓜尔佳氏死的时候,皇后除了怪他不中用没有一丝同情和怜悯,让安陵容倍感心寒,导致安陵容在最后关头会向甄嬛吐露出皇后的秘密。
作为领导者,容不得新人成长,就会失群众基础。要想用人,又多方限制,让手下无发产生信赖与依靠,最终会导致自己处于孤立无缘的地位。
格局太小
宜修是一位庶出,所以,她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她爱着皇上,却每天说着违心的话,让皇上的后宫开枝散叶。
她恨所有人的孩子,却每天笑嘻嘻地叮嘱大家,要尽心尽力为皇上绵延子嗣。
皇太后是最支持的她的人,但她在太后规劝她收手时,故意提及隆科多的事情,强势告知太后,她才是最有手段的皇后。
她不愿意后宫将来有两位太后,经常设计杀害了三阿哥的生母。
所有罪责暴露后,她却告诉皇上,一切根源都在与身份,你不知道庶出的女子有多痛苦吗?
出身贫苦,可能对一个人的发展造成些许障碍,但出身,也只是在事业起步的前几年有所表现,从长远来看,这些制约会逐渐弱化。
管理者持续的发展,靠的是强大的学习力,能够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不是一直都以悲愤的心情,念念不忘当年的伤害,并且,不断用不甘心,来伤害其他的人,获得自己狭隘的平衡。
战略失策
皇上选秀,得了几个中意的人。
甄嬛的善解人意,沈眉庄的端庄稳重,安陵容温润懂事。
皇后一开始,也是看好甄嬛和沈眉庄的,明白她们非池中之物。
即使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华妃,她依然在对抗华妃的时候,暗地里残害甄嬛和沈眉庄,将安陵容培养成一个阴狠的人。
她觉得,后宫里,没有孩子的女人最悲惨,看不懂皇上立贤不立长的心思,一味的扶持资质平庸,德行欠佳的三阿哥。
她格局太小,过于拘泥于出身,看不起努力上进的四阿哥。在四阿哥落魄之际,没有悉心教导,反而让人毒杀四阿哥。
她忘了,出身再不济,在皇上和太后眼里,四阿哥都是亲生骨肉,皇上绝不可能不顾自己孩子的死活。
也正是因为没有战略眼光,她选择了下下策,导致甄嬛二度进宫。
此时,她以无回旋余地,就此收手,或许能安保晚年。
但为了扶持三阿哥,她在背后联络朝中大臣,为三阿哥铺路。三阿哥在皇后的教导下,一副未来储君舍我其谁的摸样,和大臣谈论朝中大事。
这些,都是皇上最忌讳的,也因为这些行为,将她和三阿哥的处心积虑要得到储君之位越推越远。
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要审时度势,能看得清当下,能把握趋势。
如果自己没有战略眼光,就一视同仁,普遍撒网,重点培养,待形势明朗后,立刻转向,投资跟进,抢占有利位置。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短视,导致投资失败,最终不可回头。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