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女性继发性不育 > 疾病预防

改变心理学的8位女性心理学家致敬女神

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着男女平权。女性在20世纪大量接触科学,并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是女性。但是,提到心理学,我们耳熟能详的心理学家往往是弗洛伊德、斯金纳、华生……以男性居多,女性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力很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在年的美国,每9位心理学家中就有一位是女性。但这些女性先驱者却面临过相当多的歧视、障碍和磨难。许多人曾不被允许和男性一起工作,获得的学位不被承认,甚至学术研究不予发表……

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撷取了8位心理学界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心理学家们,愿她们的故事能让你有所触动,也能够为女性破除天花板效应,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会本能地通过

一系列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我”

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生于年,正是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以其《癔症研究》确立精神分析开始的时候。她是弗洛伊德的小女儿,也是弗洛伊德思想的忠实追随者。晚年身患癌症的弗洛伊德,也一直是安娜在陪伴左右。

安娜起初被视为“平凡”的孩子,她在学校的生活十分艰难。成年后,她成为了一名教师。之后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并且是精神分析儿童心理学以及“自我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她首次系统地整合了防御机制,在《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中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其父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如今精神分析理论中常用的“合理化”“升华”“投射”“自居”等都在安娜的努力中获得了更加重要的精神分析意义和作用。

安娜弗洛伊德著有《儿童的心理分析治疗》、《儿童期的常态和病态》、《战时的幼儿》、《无家可归的婴儿》等书,被后人评为“20世纪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

“一个人想要真正的成长,

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

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凯伦霍妮(KarenHorney)出生于德国汉堡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她的父亲是一名水手,同时也是一个刻板的教徒和严厉的独裁主义者。相反,她的母亲聪明美丽、思想开明、作风自由,是一个在当时的男性社会中显得颇具叛逆性格的女人。年,霍妮加入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开始了她的职业精神分析师生涯。年,加入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

对霍妮来说,人生的考验才正式开始,由于她反对弗洛伊德将人类的心理现象归结为生死驱力、性冲动与阴茎羡妒等概念,认为人类某些的精神冲突是由外部文化及环境造成的,这种精神分析理论与传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显著的区别,这引起了保守的精神分析学者的强烈不满,她被视为一个离经叛道的人物。

终于,在年,他们投票将霍妮解职。不过,这并没有使她屈服,她立即创办了自己的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弗洛姆和沙利文都曾经是其中的成员)。从此以后,以综合社会文化因素和积极人性观来研究心理冲突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霍妮共出版了6本著作,分别是《现代人的神经症人格》《精神分析的新方法》《自我分析》《我们的内心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女性心理学》,她的著作极为畅销。

“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

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

玛丽安斯沃斯(MaryAinsworth)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年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最大的贡献在于早期情感依恋方面的研究,率先使用了陌生情境测验(strangesituation)这项技术。陌生情境测验是让一对母子坐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模拟(1)在自然情境中,有玩具时照料者/婴儿的互动(2)暂时和照料者分离,陌生人进入(这往往让婴儿感到不安)(3)重聚。

通过对儿童在这些场景中的反应进行分析,她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安斯沃斯的突破性工作使我们能够很好的理解依恋风格,以及这些风格如何影响到成年后的行为。她的主要作品有《乌干达的婴幼儿》《婴幼儿的服从行为与母亲的教养方式》《依恋类型》。

“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

都可能会有优于成人的洞察力“

梅兰妮克莱恩(MelanieKlein)在当今精神分析学界被普遍视为客体关系理论与儿童精神分析的创始者。她的理论一方面保留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本能驱力,另一方面大力扩展了客体及客体关系概念。

与安娜弗洛伊德认为的儿童不能被精神分析不同,克莱因认为孩子也可以表达无意识。通过与孩子的工作,她观察到孩子们经常利用游戏作为主要交流方式之一。于是,她将咨询室装备了小人、小马、小火车等玩具,通过游戏帮助儿童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无意识的感觉、焦虑和经验,这就是如今常用的技术——游戏疗法。

克莱恩主要的著作有《一个儿童的分析过程(NarrativeofaChildAnalysis)》《羡慕与感激(EnvyandGratitude)》等。

“社会让我们从小就

开始学到什么种族是好的”

玛米·克拉克(MamiePhippsClark)是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专注于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她最著名的研究——娃娃实验,是与她的心理学家丈夫KennethClark一起完成的,实验显示,在教育局规定黑人与白人不得进入同一所学校就读的华盛顿,许多黑人小孩在回答“告诉我你最喜欢的娃娃,或者你想玩的娃娃”“给我看看那个”漂亮“的娃娃”等包含积极意愿的问题时,会选择看上去是白种人的娃娃。克拉克还给了孩子们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轮廓,并告诉他们要给这两个轮廓涂色,把它们涂成与自己皮肤颜色相同的颜色,然而一些黑人孩子们却把轮廓涂成了白色或黄色。

克拉克总结说,“偏见,歧视和隔离”会使黑人孩子产生自卑和自我仇视。她分析说:“如果社会说白人更好,那么不仅是白人,黑人们也相信这一说法。而一个孩子可能会试图通过否认自己的种族的事实逃避自卑的陷阱。“

这一实验证明隔离对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在著名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这一实验为原告提供了有力支持,最高法院-判决该政策违宪,种族隔离本质上就是一种不平等,并且在之后整合了公立学校,推进了种族平等的进程。

“我很小,

可是我的感知能力

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弱”

埃莉诺·吉布森(EleanorJackGibson)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专注于阅读婴儿和幼儿的发展和感知学习。

吉布森通过视崖(visualcliff)证明了婴儿的深度知觉。视崖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的婴儿的平台,平台两边盖着厚玻璃,铺着格子布料,并通过布料与玻璃的距离或格子大小形成视觉上的深浅不一。当6到14个月大的婴儿被放置在桌面中心时,很少有婴儿会爬到“深”的一侧,即便母亲站在“深”侧向他们挥手,他们也不为所动,还是会选择爬向浅处以求安全。这一实验为婴儿感知发育提供了新的观点。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吉布森和她的丈夫詹姆斯·吉布森(JamesJ.Gibson)提出了吉布森生态发展理论(Gibsonianecologicaltheoryofdevelopment),强调了环境在幼儿感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吉布森于年被选入美国国家科学院,并于年获得了美国最高的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成为五个获得该奖的心理学家之一。

“女人凭什么是被动的”

埃莉诺·麦考比(EleanorMaccoby)于年在密歇根大学完成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哈佛大学就读,几年后和她的丈夫内森麦考比(NathanMaccoby)来到斯坦福大学工作,教授儿童心理学的职位。

麦考比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在和她的学生一起阅读男性和女性差异的心理学文献时,她越来越不满:“特别是当我读到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说男人是积极的,女人是被动的时,我说怎么能这样!”她们决定对有关性别差异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许多研究性别差异的同事并没有在研究中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因此也无法发表这些研究。最后,她们搜集了尽可能多的未发表研究来对抗这种偏见。

在研究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同时,她们也着手对儿童的性别发展和分化进行纵向研究。

麦考比是第一位担任斯坦福心理学系主任的女士(-),著有《两性差异心理学(ThePsychologyofSexDifferences)》《两种性别(TheTwoSexes:GrowingUpApart,ComingTogether)》等。

“华人模式”团体开拓者

吴秀碧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于美国接受了系统、正规化的心理咨询学习和训练,后回到台湾教学,是台湾心理咨询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团体咨商及哀伤辅导领域拥有近3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经常到欧美国家及亚洲地区的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地提供相关专业培训,其相关团体咨商及哀伤辅导著作都已成为专业人员培训的教学材料。

吴秀碧教授依据西方团体治疗理论,结合华人集体主义的文化理念,通过30多年实践经验,开创了“华人模式”团体——螺旋式团体。

螺旋式团体属于人际动力模式团体咨询,在团体咨询师的带领下,体验团体在个人、人际和团体不同层面的互动,个人的心理困惑或困扰,通过人际互动让其关系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得到呈现、觉察、体验、变化,引导个人在人际互动中认识自我,在人际互动中促进团体共同的情感、生活经验产生团体动力,促进团体发展。在小组里个人有机会体验早年的生活中与重要他人的各种情感、人际关系模式……找到自己内心困扰的根源,修通和重建内心体验,获得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层领悟和理解,使内心变得强大和改变。

京师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特邀吴秀碧教授,在结合了我中心对国内心理咨询工作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团体咨询师培养体系“课程。

为什么要成为团体心理咨询师?

在台湾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必修的两大咨询技术

市场需求巨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对一的个人心理咨询难于满足众多人群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团体心理服务市场需求巨大。

团体优势明显:团体咨询有个体咨询满足不了的优势,效率高、形式灵活、生动有趣、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效果更容易迁移到生活中。

服务范围广泛: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小团体家庭中,团体适合儿童、青少年、成人、老人等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团体心理师广泛服务于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关怀、婚姻家庭、企业内训等不同专业领域!

就业前景大好:团体是满足社会大众最高效的服务方式,团体心理师可以面向企业、学校、家庭、社区、司法、医院等各领域做专项服务项目!

个人魅力提升:心理咨询师必备专业实务,可增加个人对外专业形象,以团体带动个别咨询,形成个体—团体双向发展的专业品牌!

实务必备技能:无论是开展个人沙龙、读书会、工作坊、分享会、成长小组及督导等团体都需要的实务必备技能,应用在各方面,提高每个团体心理工作的专业性与效果!

团体辅导与团体咨询、团体治疗的异同

说到团体咨询,很容易让人家想到团体辅导或团体治疗,也因此常常造成误解或混淆,事实上,团体辅导与团体咨询、团体治疗不同。

团体辅导面向的是功能健全的正常人,其目标主要是达成任务,起预防和发展的功能;团体咨询针对的是有心理困扰的人群,以促进情绪、思维和行为上的改变为目标,具有预防和矫正的功能;团体治疗的成员主要是有严重情绪或心理困扰的人,包括人格障碍,其目标不仅在于症状解决,更多是人格层面的工作,包括人格改变和重建,因此它的目标是矫正性的。

但也有其重迭之处与关联,若仔细加以区分,三者在目标、对象、功能、过程以及领导者等工作内涵上确实各有其差异,请参见下表分析:

项目

团体辅导

团体咨商

团体治疗   

目标

增进知能

获得想法、情绪、行为、态度的改变获得人格改变

对象

正常人

正常人病人

功能

预防、成长

预防、成长、矫治矫治

重点

意识的认知活动

意识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意识和下意识的觉知

过程

适度注重团体动力

非常注重团体动力注重团体动力

领导者

教师或咨商师

咨商师心理治疗师

技术

多数与一般教学技术相似,主要在协助成员获得认知、态度和技术

谘商技术,在协助成员自我评鉴、自我发现和自我改变治疗技术与咨商较相似,但主要在分析、解释和支持

药物

不可用不可用不可用

正如你所看到的,许多女性对心理学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女性曾经在心理学上占了少数,但今昔非比,女性在美国心理学协会中人数达一半以上,在心理学专业中更是可以占三分之二以上。

我们祝愿更多热爱心理学、热爱科学的女性,能够突破现实给予的限制和不便,以敏锐的触角探索世界万象,寻求世界的真谛。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dem.com/jbyf/16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