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女性继发性不育 > 疾病预防

千金要方不孕症治法探析

点击上方蓝字可订阅

《千金要方》

不孕症治法探析

金珉串,李成卫,王庆国

辽宁中医药杂志

年第43卷第2期

摘要:《千金要方》妇人方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给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且其先进思想仍贯穿于现代中医学中。不孕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作者综合分析了《千金要方》中有关不孕症的治疗理论、处方规律及方剂结构等内容,探析在《千金要方》中的不孕症治法。

关键词:不孕症;千金要方;治则

不孕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据统计,中国育龄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在7%~10%[1]。中医在本病治疗中有较大的优势。《千金要方》是对唐以前中医学术的系统与结构整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在《千金要方》的编排次序中,在第一卷“诸论”后,紧接着即将《妇人方》三卷列于《千金要方》卷首,而且不孕症是《千金要方》卷首第一病。并在该书序例中说:“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则是崇本之意也”,“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是以妇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难疗。”这一方面说明该病从古至今都是中医妇科学主要疾病[6]。另一方面也说明,该篇是孙思邈知识、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值得深入挖掘、整理与研究,以供现代临床、理论及文献研究之用。

1补肾为主

《千金要方》[4]认为,不孕症的诊治以补肾为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肾气在女性产育中即有决定作用。在《千金要方·妇人方上求子第一》中,不孕症是“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相当于现代妇科病之黄体早衰和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等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症,分别约占不孕症的29%和5%~10%[1]。

孙思邈根据《素问》“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调补气血冲任。补肾方中,常用如肉苁蓉、巴戟天、熟地、山茱萸、桂心、山药、附子、紫石英、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等补肾;在辅以人参、茯苓、黄芪、甘草、白术等补气健脾,川芎、当归、芍药、桃仁、泽兰等调气活血养血;同时善用羊肉、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而且每兼用攻邪之品,即使虚象明显,亦往往攻补兼施,使正气强盛而邪不能滞留,邪气去除则正气得以恢复。如加入防风、羌活、细辛等疏风驱邪之品;又如干漆、大黄等破瘀消积之品。

补肾的代表方剂为紫石门冬汤。紫石门冬汤见于《千金要方·第二妇人方上求子第一》,主治全不产及断绪方。方中,紫石英和禹余粮,能温固下元;桂心、干姜、乌头、吴茱萸,以助紫石英、禹余粮之温养;柏子仁专滋心肾,益肝气;山药、人参、甘草、川芎、地黄、当归、桑寄生、川断、牡丹,能调养气血,益气健脾;天门冬,扶正祛邪,“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本经》[2]);卷柏,“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本经》[2]);辛夷、细辛,专清子宫风气;乌贼骨、牛膝、紫葳、牡蒙,专散子宫瘀积;石斛专清胃;厚朴、专泄肠垢。全方共奏补肾阴阳,温养气血之效。

2治带为先

《千金要方》认为,不孕症的诊治以治带为先。《千金要方》中,孙思邈认为带下病是风冷之邪乘虚侵入胞宫,损伤经血,使血与秽液相兼而成的。具体表现为“白带、赤带、黑带、青带、黄带”之五色带,或称“白崩”带下异常。并指出带下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彻底治疗,可引起不孕症。相当于现代妇科病之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继发性不孕症,约占不孕症的20~40%[1]。

《千金要方》云:“妇人者,众阴所集,常与湿居”,认为阴湿为导致不孕证的关键所在。若其人素有带下之症,补益药易固恋邪气,不仅不能补益正气,反助邪为患。所以孙思邈倡导“欲补先泻”,即在服补肾之前,根据情况先用通利之品攘辟邪气,使补药能径达病所,发资养之用。因此以先“治带”,后“补肾”为原则,即先用清热燥湿法与活血化瘀法同用,俾瘀祛络通,湿热有分消之路,则带下自可消除,然后再用补肾法,诊治不孕症。

治疗带下病的代表方剂是龙骨散。龙骨散见于《千金要方·卷四妇人方下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主治淳下十二病绝产,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脏坚,六曰脏癖,七曰阴阳患病痛,八曰内强,九曰腹寒,十曰脏闭,十一曰五脏酸痛,十二曰梦与鬼交。”妇人素瘀血内阻,气不宣通,湿热内聚,故治疗既当活血化瘀,又应清热燥湿,兼温中下气同用。方中,龙骨、代赭石、灶中黄土,除癥瘕坚结,赤沃漏下,胎漏下血。滑石,清湿热留著;半夏,消除痰浊;石韦,除癃闭不通;黄柏,能清热燥湿,消阴阳蚀疮;僵蚕,能祛风化痰;桂心,通经散结;干姜,温中下气;乌贼骨,能散血行经。

3痰瘀同治

痰瘀同治是《千金要方》治疗不孕症的核心治法之一[8]。《千金要方》云:“妇人者,……月水去留,前后交互,瘀血停滞,”认为瘀血是为导致不孕证的关键所在。而且血瘀津凝成痰,瘀久化热,亦炼液成痰,痰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时,孙思邈指出“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差。”孙思邈强调女性易发生气郁之证,气滞则血瘀痰阻,加重血瘀与痰浊。因此气滞、血瘀、痰凝等蕴结子宫,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为癥瘕积聚。相当于现代妇科学的子宫肌瘤,据统计约25%~40%的子宫肌瘤患者伴有不孕[1]。

痰瘀同治,多从大黄?虫丸、抵挡汤、下瘀血汤等古方化裁,俾瘀去而新生,气血调达,经脉宣通而病自去。孙思邈痰瘀同治的突出特点,即先攻逐祛邪后调补安正的序贯疗法。先用(朴硝)荡胞汤从速荡涤痰瘀之病邪,次以坐导药引导余邪外出;病邪既尽,使用紫石门冬丸以补养精气、安和子宫,以促摄精成孕。

痰瘀同治的代表方剂是朴硝荡胞汤。朴硝荡胞汤见于《千金要方·第二妇人方上求子第一》,主治妇人立身以来全不产及断续久不产三十年者。妇人子宫有癥瘕积聚,瘀血内阻,气不宣通,湿热内聚,故既治当活血化瘀,又燥湿化痰,兼健脾益气同用。此方为在抵挡汤、下瘀血汤合桃核承气汤基础上加减而成。朴硝,能“逐六腑积聚,结固留”(《本经》);大黄、桃仁、水蛭、虻虫(抵挡汤)助朴硝祛瘀下血,俾瘀血去而新血生;牡丹、当归、赤芍,既凉血活血,又润肠通便;厚朴、橘皮、牛膝,下气燥湿,祛痰活血;桔梗散结,时注重脏腑气机的调畅,一升一降,有利于气机的调整。细辛、桂心、附子,温补肾阳,防止大黄等寒凉药之伤胃;人参、茯苓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俱为佐;甘草,调和诸药。

4综合治疗

孙思邈除了“治带为先”“痰瘀同治”“补肾为主”以外,用“男女同治”“外治法”“针灸”的方法综合治疗不孕症。

4.1男女同治在男女同治方面,孙思邈认为“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为五劳七伤,虚赢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殃。”认识到男女双方疾病均可导致不孕证,而非单单责于女方的“子脏闭塞不受精”所致。这种观点远远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据现代妇科的统计,阻碍受孕的因素有女方、男方、男女双方,分别占40%~55%、25%~40%和20%左右[1]。具体的处方,“夫治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门冬丸,及坐药,荡胞汤,无不有子”分别施以不同方药,开创了不孕不育男女同治的先河,提高了疗效。在《千金要方》中治疗男性不育的代表方剂是七子散。七子散见于《千金要方·第二妇人方上求子第一》,主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所谓风虚者,肝气内虚而显风木之象。目暗者,肾气不充,水精不能上注于目。故欲求广嗣,先培根本,此方专为欲勤精薄、阳气不振者设。”(《千金方衍义》[5])故治当补肾填精,益气固表。方中,以干地黄、山药、石斛润濡滋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菟丝子、肉苁蓉、蛇床子、熟附子、杜仲、巴戟天、鹿茸、桂心补肾阳,以助肾气,益火之源;又以黄芪、人参培补中州,滋补后天,合调阴阳;用茯苓、车前子、牛膝,使补阴药补而不滞;配牡荆子、远志、川芎,使补阳药补而不燥。五味子敛五脏六腑之精气,同归于肾。天雄“主阴痿。”(《名医》[3]);钟乳粉“主强阴,……令人有子。”(《名医别录》[3]);七子散,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阴阳相济,水火平调。

4.2注重外治法在外治法方面,孙思邈在“子宫恶物冷血”导致“无子”时,先以朴硝荡胞汤专治积血及阴湿恶物停于妇人子宫内,使子宫内积血恶物之物排泄而出,方证相符,所谓“服药后必下冷赤脓如赤豆汁”。尽管本方药力峻猛,孙思邈唯“恐去恶物不尽”,在“服朴硝(荡胞)汤后更用坐导药”,进一步而且更直接地因势利导,引导余邪外出。坐导方(皂英、山茱萸、当归、细辛、五味子、干姜、大黄、矾石、戎盐、蜀椒)为末,以绢袋盛,三寸长,纳妇人阴中,1次/d,“必下青黄冷汁”,因此能提高不孕症的效果。

4.3辅以针灸在针灸方面,“无子”病证,以其所系攸关而且每多病情复杂,难以速愈,所以治疗颇为棘手。为此,孙思邈想方设法,不仅将内服与外用药结合起来,以整体与局部治疗并举,还配合灸法,进行多途径综合治疗如“妇人绝子灸然谷,气门穴”;“妇人绝嗣不生,灸关元”;“妇人子脏闭塞不受精,疼,灸胞门”等等。从而丰富了“无子”的治疗手段。

5小结

综上,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妇科疾病的一种结局或后遗症。不孕症是肾虚为本,且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等邪气乘虚致病为标的。“补肾为主”“治带为先”“痰瘀同治”“男女同治”和外治法、针灸的“综合治疗”等《千金要方》不孕症治法,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以及治疗方法。且其方的组成对如今的临床仍然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桂成.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

[3]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3.

[4]张印生,韩学杰.孙思邈医学全书·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3.

[5]张璐.千金方衍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3-17.

[6]魏淑敏,魏曙亚.浅淡孙思邈《千金》两方在妇科上的贡献[J].陕

西中医,,23(12):-.

[7]王兴远.浅议孙思邈妇科学术思想[J].泸州医学院学报,,25

(4):-.

[8]李恩庆,陈孝银,郑仕富.《备急千金要方》求子篇方证探要[J].陕西中医,,26(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dem.com/jbyf/18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