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是挨骂最多的中国女人,现在人们纷纷
书友们还记得这首诗么?
▽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还有这首
▽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还有这首
▽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是的,这些诗的作者,就是下面这位女性,赵丽华。
当时作为“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评委、国家一级作家”的赵丽华,让网友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样的诗,竟然是她写的。
一夜之间,她就成了网民们谩骂、恶搞的对象。他们将她称为“梨花教主”,包括韩寒、李承鹏、董路等名人,也加入了“黑赵”阵营,批评“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代诗人所唯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回车”。
被打了兴奋剂的网友们,仿照她的诗,
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创作狂欢
▽
赵老湿的诗/我们/要/每天/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华丽的/淫.........
看了/赵丽华/的诗/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原来/我/也可以/成为/诗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名”,赵丽华蒙了。网友们的刻薄,让赵丽华陷入恐慌之中。最难过的时候,她的体重不到80斤。
她在博客中写道:
年9月之前,赵丽华是一个干净、安稳、豁达、闲适的女人,也爱开玩笑,也有小小的自信与自得;
年9月之后,赵丽华变成了一个灰头土脸、满身粪水的女人,要低着头、贴着墙角走路,过街老鼠一样,再无自信,再无面子,再无尊严。
她辞掉了在诗歌界的所有工作,不再接任何诗歌界的活,她对自己曾经热爱的诗歌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抗拒心理,“既然全国人民都是懂诗的,只有赵丽华不懂诗,那我就不写诗了行不行?”
从此之后,媒体上似乎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了。
但赵丽华真的就此被打败了吗?
先来看几幅画
▽
是的,“一个从未学过画的中年妇女”赵丽华改行画画了。
这缘于一次偶然的接触。年的某一天,她在微博上看到一幅画,觉得很喜欢,想画在自家的墙壁上,但彩绘公司不能满足她的要求,赵丽华就说,我自己来画吧。
于是,她跑到中国美术馆门口的歌华百花美术用品店买来画板、画笔、丙烯等画材。从这一天开始,赵丽华从一名诗人变成了一名画家,痴迷状态不亚于当年写诗的她,不到一年时间就创作了多幅作品。
慢慢地,赵丽华的画室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很多专业画家来看她的画,告诉她画画的技巧,给她鼓励。
她开始受邀参加一些国际性艺术活动,也开始办画展。
赵参加“年第五届亚洲艺术博览会”
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后,赵丽华和他们的朋友办了一些拍卖活动。年4月,她在“肉唐僧”的淘宝店上拍卖她的作品《大海》,2个小时内,11个人竞拍,最终以8万元成交。
现在,赵丽华对自己的画作十分自信,小画定价十万以上,大画则起价一百万。一些骂过她的网友,也开始纷纷为她点赞,有人将她比喻成“女梵高”,有人评价她是“画家里写诗最好的,诗人里画画最好的。”
画画对于赵丽华的意义,似乎超过了当年的诗歌,她在博客中写道:
“也许从那一天开始,我才真正从文学的小世界走出来,走入了另外一个大世界。
甚至我以为以前漫长的文学岁月都是上帝让我做的必要的练习和铺垫,只是为了带我通向这里,领我看到这扇门,我轻轻一推,门开了,这是一个更加奇幻诡异而又曼妙无比的世界,是的,我知道,我真正的人生开始了。”
但是,对于自己的诗,赵丽华还有话要说。
在上周拙见x书单“多元的力量”演讲中,她对当年的“梨花体事件”做了回应:
▽
图自拙见
她说,文章开头提到的三首诗确实是她最差的诗。为什么要写这三首诗呢?
▽
写馅饼好吃为什么可以成为一首诗?为什么要用《一个人来到田纳西》这样的标题?
热爱诗歌的朋友应该都非常熟悉美国两个学院派的代表诗人,T.S.艾略特和华莱士·史蒂文森。
《田纳西的坛子》是华莱士·史蒂文森的代表作品,大致的意思是把一只坛子放在田纳西的山里,这样田纳西的荒野就有了秩序、有了遵循,这是一首公认的最有哲理和内涵的诗歌。
而我想说的是,在当今的以批判、颠覆、怀疑、解构为主要方式的网络时代,我们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多的哲理和内涵呢?我们可不可以仅仅把我这种快乐的心态和偶尔做个馅饼的小满足传达给读者呢?
在这首诗遭受了广泛的批评之后,我也奇怪了发现了它的互动娱乐性以及无限复制的功能,你可以用这个句式来写诗,现在互联网上有人做了一盘算辣土豆丝,然后就写到:毫无疑问/我做的酸辣土豆丝/是全天下/最好吃的,然后“
赵丽华”,或者“——向赵老师致敬”。还有这首被批得体无完肤的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
大家说你弄个馅饼好吃,我们原谅你了,你现在还来数蚂蚁。我们家七岁孩子都不屑于写这样的诗,你一个中老年妇女在树下数蚂蚁实在是惹怒了大家,亵渎了诗歌。
其实我们写诗是有一个传承的,如果在你的阅读环境下都是这类好玩的诗,自然地你就不觉得它很突兀。博尔赫斯也说过,“只有二流的诗人才每天都写好诗”,把诗写得轻松好玩有时候也需要一点点勇气。
我受格特鲁德·斯坦因的影响比较大,她是为“美国迷惘的一代”命名的作家,也是诗人,被称为“现代主义之母”。
她有全世界最顶级的文化艺术圈子,她客厅里的坐上宾,包括了乔伊斯、罗素、海明威、马蒂斯、毕加索等。
毕加索画了次,才画出满意的格特鲁德·斯坦因画像。
格特鲁德·斯坦因最代表性的诗歌是《玫瑰》,只有一行:
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
这在当时肯定也是有争议,但是一般的老百姓不怎么敢对这首诗说话。因为马上就有理论家站出来说,只有从格特鲁德·斯坦因这里,玫瑰才真正地回归到玫瑰自身,以往大家会把玫瑰比喻为爱情或者是少女的脸庞等等,在她这里,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这样,这首诗得到了一个空前的历史地位。
而我写的“一只蚂蚁,一群蚂蚁,还有很多蚂蚁”却被批得体无完肤。
为什么写这首诗?我当时想表达的,是我的认知的局限性和世界的无穷大之间的关系。
十九世纪德国物理学家魏彻特提出了很有名的“无边无际无限延伸”的宇宙观,这跟后来主宰近50年的爱因斯坦的宇宙观是大相径庭的,魏彻特认为,无论怎么探索,我们的认知都有不能达到的领域。
数学家高德和他的看法是一样的,他说“我不能用一个方程式推导出所有的数学”。
20世纪量子电子学巨擘戴森也有类似的论述:“如果终究发现物理现象真的能被一组方程式所描绘,那我会非常失望。我会认为,造物主显然太缺乏想象力了!”
他还有一句话,“了解自身之渺小,有利于我们摆脱傲慢。”就是说,你知道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所看到的世界是局部的,就不会骄傲,因为这个世界太大太大,我们不能穷尽所有的真理。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这首诗就是本着一种谦卑的态度,虽然在这个树下看到一只蚂蚁,一群蚂蚁,还有很多的蚂蚁没有看到,也是有一些留白给读者和作者来共同完成这首诗。
还有引发争议的第三首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
在中国,人们在公共卫生间便后不冲刷便池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看到公共厕所会贴一些文明标语,什么“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对不文明的人这种文明提示起的作用不是太大。后来《青年文学》的编辑部就把我这首诗贴到他们的厕所里,不知道对厕所的文明有没有好的提示。
牛顿死的时候,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主持了葬礼,他当时写了一首诗: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夜之中
上帝说:生个牛顿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亚历山大·蒲柏有一个诗观对我影响特别大,他说,“内容是众所周知,表达却是空前绝后。”说的是,内容大家知道,你的表达是不是第一个这样表达的?
“梨花体事件”,被称为“自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为什么这三首诗会引发如此大的话题事件,不仅伤害了赵丽华,也震动了诗歌界,为什么诗歌话题总能引发社会矛盾?赵丽华说:
▽
“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是荒凉的”因为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大家骨子里的宗教,每个人都觉得我可以对诗歌发言。但是在教科书里,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国外的诗歌,都比较地陈旧老土。大家一直呼吁教课书要改革,但是这个工作一直没有做起来,所以大家没有接触到这些好玩的诗。
还有一点很可怜,我们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题一定会加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觉得这八个字也是堵死了年轻人和现代诗歌之间唯一的一扇窗口,你就会觉得这些好玩的诗歌跟你读的东西不一样。
课本上面那些唐诗宋词是经过好长时间的选择留下来的经典,但是现代诗歌的历史就这几十。说实话,现在教科书上选的我的诗是最差的一首,叫《一个渴望爱情的女人》。
我就好悲哀,如果没有“梨花体事件”,可能我的诗不会收进去;如果海子不是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把自己的身体压成两截,他的诗可能也不会收到课本上;朦胧诗如果不是引起那么大的争议,你可能也看不到朦胧诗,看不到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的作品,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现状。
诗人橡子当时说过一句话,“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是荒凉的”,我深有同感。他说,先有“文化大革命”切除了人民的文化之根,后有应试教育为年青一代的审美做了绝育手术。我觉得这是切中中国文化很深的真实。
现场有观众表示希望能再见到赵丽华的诗歌新作,赵丽华回应说,她肯定不写诗了,画画是她现在觉得最好玩的事。
其实,赵丽华现在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怡然自得,她在廊坊搞了一个“梨花公社”。
▽
▽
▽
这是赵丽华给自己打造的一个小天地,她每天在这里养鸡、种菜、画画。
赵丽华还在公社开班教学,当起了绘画老师,很多国内外学生慕名而来。她经常在微博晒出学生们的作品,颇为得意。
但和当年写诗一样,赵丽华画画卖画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很多人嘲讽她,质疑她。不过,这一次,老赵的心理承受力大大提高,她在微博中说:
“画画十月,得到诸多赞美与鼓励。我一直想何时突然有人质疑我有代笔、并对我进行暴风骤雨式有组织的团队批评,那我才真算初有小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