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女性继发性不育 > 疾病预防

伸出手,满把流年碎影,但命运在歌唱续前

朋友说,王遂舟几年前就回到了国内,并涉足郑州,因为身体不好,基本上处于隐于江湖的状态。这样说起来,《王遂舟归来,晋野潜行,“亚细亚军团”再战江湖》一文的刊发,一定程度上打扰了他的生活,也让很多人陷入不平静——如果因此而带来什么不妥,在此谨表歉意。

不过,对于大众而言,王遂舟、晋野和亚细亚,代表着一个时代,是无法抹除的集体记忆,所以,刻意回避他们目前的现实,显然有失公允。至于说王所开拓的养老事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将来是成功是失败,我想这并不重要。如文所说,作为新新人类的创业者,这个时代已与他达成了谅解和宽容,因此,对此置喙,一定会显得不那么厚道。

在此,祝福王遂舟,希望有机会能在明年参加您的六十大寿!祝福晋野,希望能很快再见到您,与您闲坐!祝福“亚细亚军团”,你们秉承的“亚细亚精神”至今让人感动!

为表达内心的敬重,再次刊发几年前写的一篇关于亚细亚的小文,格调虽显怀旧,略略不合时宜,但总归是纪念那个年代,可与《王遂舟归来,晋野潜行,“亚细亚军团”再战江湖》一文互证。另外,补发《王遂舟归来,晋野潜行,“亚细亚军团”再战江湖》的修正版,原文中几个小错误给有关当事人带来不便,作为作者,一直无法释怀!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请珍记我们共有的真诚。

附一:《伸出手来,满把流年碎影》?

1

10几年前,也即年的3月,是亚细亚原老总王遂舟离职出走的日子。近来,我和原亚细亚不动产的掌门人、他的“紧密合作伙伴”晋野谈起他,谈起那段岁月,谈起中原商战,言语之中不胜追念。

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前期,是中原商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那时,郑州出了许多商业上的典型,成功的、失败的,名声远扬,如今大多成为国内MBA课堂上的教学案例;那时,也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两腿带泥、登堂入室,一个个成为“引领时代风骚”的枭雄。

这里面,最典型的莫过于红高粱快餐的乔赢、“三读”读书社的张少鸿、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的邓世敏和董文标、郑百文的李福乾、花园集团的谢国胜、思达集团的汪远思等人了。如果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行业论短长,那么,这个单子还可以列得更长。其中,以可值得反思的内涵和事后产生的影响来看,王遂舟和他治下的亚细亚商场,最具有代表性。

我还记得,年的一个夏天,我带着远道而来的同学到亚细亚广场看升旗,同学感叹,毕业了要是能到这儿工作,该有多好啊;我还记得,我即将大学毕业,同寝室的同学带着我去拜访他的邻居张少鸿,我们穿越了一个幽深的门洞,才按响了他家的门铃;我还记着,当年去吃河医大附近的红高粱,几个同学把兜里的钱全掏光了还直喊饿……

俱往矣,几度风雨几度风流。

年,是郑州商界开始整体分化的一个分水岭。是年,随着王遂舟的黯然离去,郑州二七商圈整体陷入沉沦;曾公开叫板麦当劳的乔赢带领红高粱由事业高峰跌入低谷;曾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读来读去读书社”开始公开吸收社会公众存款;被树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的郑百文在表面的繁荣之中开始大肆造假……

在这个过程中,金博大(现大商新玛特)、丹尼斯等新面孔陆续登台亮相,一个“新时代”开始了,枭雄们先后淡出了历史舞台。

2

第一次真正“见到”张少鸿是在年1月,他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透过电视,我望着那张虽年轻但十分憔悴的脸,禁不住感慨万千。

而最值得扼腕长叹的,是张的沦落并非个例,乔赢、李福乾、李国法、“张大鼻子”(张学勤)、王遂舟、尹爱萍、谢国胜、汪远思等人或入狱或出走,整体上的宿命色彩意味深长。

这,究竟是谁之过?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郑州商业的掌门人在全国起到了急先锋作用。他们或祭起理念和模式创新的利剑,或扛起超常规发展的大旗,一时间在中原、在中国闹得风生水起。举世闻名的“中原商战”,就提供出观念、机制、体制、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坐标。

但是后来,在高速膨胀的欲望之下,一些枭雄大多触及了法制的杠杆,因而不得不为自身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过,他们毕竟还留下了一些宝贵的“遗产”,比如亚细亚的王遂舟,由他亲手打造的亚细亚管理风格和服务理念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原,而由他带出来的那些人才也早已成为河南商业的中坚力量(部分做投资或咨询业务)。

某年10月,有一次在上MBA课时,老师反问我:“三读的张少鸿后来因为炒期货出事,但他所做的委托理财、机构投资在当时情况下算不算一种金融创新?”

这样的问题,不好回答。老师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企业家有“原罪”,但不可避免地,那种与企业家创业相关的机制或环境,也存在着某种“原罪”——而这,目前已成为国内诸多经济学者的共识。

3

离事实太近,人们无法看得太清。如今岁月的刻刀飞快划过,一些久违的人、远去的事,已如浮雕一般展现出遒劲的力度。

从年开始,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开始广泛接触河南商界的人物。有许多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涌现出的“新人”,总体感觉,他们多生活在一种严格的“规则”或“制度”之下,常显世俗气和平常心,缺乏一种鲜明的个性和霸气。相对来讲,那些早期的曾活跃在中原商界中的枭雄,他们却因自身的粗犷、莽撞、胆大、一往无前而被许多人深深记忆。

年,张少鸿被判刑时,他曾扬言等将来出狱后“东山再起”,因而,“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圈,计7.5公里;每天上床休息前连续做仰卧起坐个”。年年底,他“出来”了,我在北京看到,他又重操旧业、再战江湖,看上去充满精气神。而即使是患病的王遂舟,目前也在积极治疗,在友人眼里,这个“浪子”充满回到故乡“重新做一番事业”的渴望。

一个个“枭雄”,又陆续在我们的视野中“复活”了。他们痛定思痛,但依然豪情满怀;他们心事苍老,但仍旧勇往直前——面对着这些人,我无法在现实中嗅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但我可以低头俯视我那曾经与他们十分相似的、十分盲目和敏感的年少情怀。

伸出手来,满把流年碎影中,命运的纹络如小小的激流一般在歌唱。(完)

附二:《王遂舟归来,晋野潜行,“亚细亚军团”再战江湖》修正版(红字标出)

1

请记住这个日子,年3月5日,王遂舟从亚细亚商场抱病辞职,正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整整20年,就在人们快要把他忘记之时,他又回来了。在上海,低调地从事着一份与商业零售毫无关联的工作。

这不符合我对英雄的想像。作为中国商业教父级人物,他应该闹出一些大动静的,但,他真的没有,就像失散多年的鲑鱼,重新回到了鱼群,尾随着,一起游。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寻找他,然,有几次都失之交臂。这很遗憾。所以我经常对着网上流传的那张照片发呆——浓眉大眼、年轻俊朗、英气逼人,恰恰配得上他在商业经营中的那种果敢莽撞和英勇无畏。

平时和一些中年女性朋友谈起,她们心目中,这个人真的令她们很崇拜、很难忘,就像文艺界的濮存晰、陈道明,青檬混合甜橘的味道……大概是可以用来致青春的。

但王遂舟注定要逃离人们的记忆,不管不顾地兀自老去了。去年,他在上海、新乡、新郑做的三个项目签约或开工,现场流出的几张照片,一下人让我们内心五味杂陈——这个人,真的就是他吗(图中前排右列人物)?

不错,经一位曾追随他的朋友“指认”,图右人物就是他——个头不高,眼睛不大,满脸风霜,但腰板挺直,眼睛直视,精神倍爽——虽没给人带来多少兴奋,但也不至于太失望。

就像一株树,终于长成了老树的模样,枝干遒劲、老当益壮。

不过,假如你了解到他今年59岁,过去20年中曾得过两次脑溢血,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当兵出身的男人,还真算得上是硬汉响当当!

那穿着,一如当年,只是有了一些美式的随意。他现在的头衔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董事长,日常凡有合作项目,必亲自出马,事无巨细,必亲自过问,因此,那种人们曾经十分熟悉的“王氏雄风”,似乎又重新回来了(上海和佑老龄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工商注册登记显示,该公司董事长名叫“王子维”,而该公司对外宣传稿中,董事长皆是“王遂舟”,不知此王子维与王遂舟本人到底何种关系——确系一人乎?)。

记得年前后,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首诗:“中原商战未曾休,月近中秋过郑州。灯火阑珊回望处,英雄不见王遂舟”。对王而言,其实何必自视英雄?无论早期经营亚细亚,还是后来辗转美国,再到如今潜回国内进军养老产业,他活出来的都是他自己,哪管别人说什么悲壮或激情。

当然,如果一定要称其为英雄,那么,这样的英雄也是时代的产物,此一时,彼一时。他所做的,也只能是“相时而动”和“挂靴前行”。

2

说了王遂舟,接下来该说一说原亚细亚集团的另一灵魂人物晋野了。

这么多年来,他潜龙在渊,一直打拼于中国资本市场,从未离开我们的视线。

作为上个世纪80~90年代河南房地产业的风云人物,晋野的官方身份曾是中原不动产公司总经理和下属控股公司郑州亚细亚商场的总裁,吃的是半个“公家饭”。年,王遂舟从空军转业,毛遂自荐到晋野那里。晋慧眼识才,且用人不疑,给了王40万元开办费和不干涉内政的承诺,让他在刚盖好的德化街商业用房里驰骋天地。年5月,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王遂舟自此开启中国第一个著名“职业经理人”事业之路,应该说,晋野是他当之无愧的伯乐(朋友称晋野和王遂舟他们的“上面”还有一个共同的伯乐——原中原不动产总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现年已80多岁,正安享晚年)。

关于两人的情谊,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王遂舟是转业军人,向来生活俭朴,皮鞋穿旧了也舍不得扔,在后跟上钉了块铁掌,走起路来嘎嘎作响。筹建亚细亚商场期间,有一次,王到广州白天鹅酒店参加亚细亚商城的筹备会议,酒店保安看他衣着寒酸,把他拦在门外。会议开始许久,不见主角上来,晋野派人下楼去找,在门口发现了正在和保安理论的王,便把他领了上来。晋野认为,身为商场的总经理,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好,如何引领商业潮流?于是,他宣布上午的会不开了,叫人带王遂舟带到广州最高档的商场,按照两万元的标准,从里到外把他“包装”一番。

故事虽小,除了说明晋野惜才、爱才之外,还说明亚细亚的商业传奇,是由他们二人共同携手铸就的:一个营造经营环境、搞活经营体制(股份制)、筹措发展资金,另一个创新经营模式、专注内部管理、倾力营销企划,可谓现代版周瑜、张昭组合。可惜仅仅过去8年,随着亚细亚集团大厦倾倒、步入解体,随着王遂舟递交辞呈远走美国洛杉矶,晋野、王遂舟这组黄金搭档,即告分道扬镳。

其时,走南闯北、早就跃入改革开放大潮的晋野已有了属于自己名下的多家地产、投资公司。如他在海南成立的三联企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9月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时,中原不动产公司(集体性质)就曾向其转让过股权,使其成为辉煌期亚细亚的股东之一。

亚细亚巨舰触礁之后,晋野没有消沉,而是一个猛子扎进中国资本市场,如鲨鱼一般锐利而坚韧地搜寻“猎物”,多年来对外界呈现的都是“不死老乔”的投资界硬汉形象。一些熟悉他的人谈起他,常常会称他是“一位低调、沉默寡言的资本大家”——“叫资本家好像有点政治意味,但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生意人”。

这句话怎么理解?

先看早期晋野掌控亚细亚的那段经历。河南阡陌乡村连锁酒店有限公司、郑州亚细亚大酒店有限公司、河南亚细亚饮料有限公司、河南亚细亚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河南亚细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亚细亚不动产有限公司、海南仟村百货投资有限公司、河南万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运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创国际投资中心,等等,晋野皆担任它们的法人代表或高管。如今,这些集体性质公司的营业执照基本上都已注销,企业早就名存实亡,而曾经在里面魏武挥鞭的晋野,如同扔掉敝帚一样,轻轻松松就挣脱了羁绊。

此后的晋野,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他的资本运营天才再次获得充分发挥和展现。早在年,他就创办了银盛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几年中广泛投资于能源、旅游、地产等众多产业领域,据称一些项目的资本收益颇为丰厚。按他在我面前的说法,这些年,他一直都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甚至欧美的资本市场打交道,整合国内外各种基金和投资,并且一直没有离开商业地产界,在郑州、在全国,都运作了很多项目。

我第一次见到晋野,发生在年1月“思达系”的重组过程中。当时,“思达系”核心企业金基不动产迎来了新的重组方——北京昌金投资公司、阳光控股,而代表两家公司和金基董事会谈判的,正是晋野本人。

他的济源口音很重,粗看过去,低矮的个头、微驼的背、古铜色的脸色,像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农。在接受采访时,他先是表明北京昌金对郑州“地王”是志在必得,“不会后退”,但其后没多久,他就承认重组金基的形势让他很头疼,他自己所能做的,只有”退出”。

这大概是这位中国商业地产教父级人物唯一一次趟的“浑水”,也是他唯一一次极为高调地接受媒体的采访。自那以后,他每次回河南,我们都会在假日国际酒店的咖啡厅见一见。一杯咖啡,几句闲话,他很少谈起自己,似乎这种相约,只为纪念和挽留我们曾经的相识。

他真的是那种走出门去,你在人群中就再也认不出来的那种人。他的内敛和做人做事的张力,大概自亚细亚时代就一以贯之。

这是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3

几年前,晋野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举行60大寿,据说参加庆寿午宴的人多达数百位,有他资本界、地产界的朋友,还有他原来亚细亚集团的老同事、老部下。大家都说,晋野人缘好,从来不亏待下属。斯言,可信也!

明年(年),王遂舟也要迎来自己的花甲之年,原来亚细亚的老人们,同样会和他再次团聚吗?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王随舟自年出走美国,这20年中他为什么没能和晋野产生新的交集和碰撞?是没机会?还是不愿意?抑或有其他隐情?要知道,中国这20年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大的变化,商业环境、创业氛围等都和过去有着很大不同,英雄和枭雄辈出。就百货零售业而言,假如王、晋二人在原亚细亚的废墟上重新站起,继续联手创业,那么,今天商界的富豪榜中,与马云、王健林、刘强东、张近东等人并列的,可能就会有他们二人(此二人,实际上堪称刘强东他们的前辈和启蒙者)。

将近20年,晋野“隐于野”,而王遂舟则完全缺席中国市场。这期间,他带着全家人取得了美国国籍,在洛杉矶等地做汽车美容、仓库租赁生意,虽然过得很自由恬淡,但毕竟离他曾经经历的而且可能还在一直憧憬着的风云激荡的生活,相距甚远。我相信某种意义上,这一段经历,对他恐怕意味着一种痛苦和失落。

所以,我们终于看到,年8月,当一切准备好,他悄无声息地“王者归来”了。他所搭建的平台,是那家以养老产业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他所依靠的团队骨干,是他曾经的那些铁杆老部下——细亚郑州商场前总经理韩梅、亚细亚前财务总监刘玉敏、董秘陈琳瀚,等等(陈后来另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养老事业,但仍是和佑养老集团的股东——另文表述),清一色的“王牌御林军”。

如果我们没有记错,这里所提的刘玉敏,即为王遂舟早年上电大时的同学。当年,正是王遂舟把她和王强、段卫国、林健民等人召集在一起,报请晋野同意后,组成了郑州亚细亚商场的经营班子。而今20年过去,她依然在王遂舟掌控的新平台公司中,担任着财务总监的职务。同样的,当年被王遂舟慧眼提拔的“铿锵玫瑰”韩梅,历经职场动荡,最终入伙加盟和佑养老集团,以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的身份(后来接任总裁。现据说去了某出版社,未加求证),再次成为辅佐王遂舟的左右手。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儒生才俊陈琳翰,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间断和前老板王遂舟之间的联系。几年前大家伙儿创办和佑养老集团,他是总架构师,也是冲锋陷阵的CEO。为迎接王驾“东归登基”,他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么看,“亚细亚军团”,又重新复活了。人数不多,但都是精兵强将。作为具有领袖气质的领军人物,王遂舟又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他所依靠的利器,除了“事业”和个人魅力,还有就是不死的“亚细亚精神”——雄心、气魄,创新、尝试,敢冲敢杀。

当然,比较起来,晋野也是一个具有领导魅力的人。他宽厚、大度,不像王遂舟那样霸气凌人。年他代表北京昌金、阳光控股前来重组郑州“地王”时,我在他的团队中就发现了韩梅的身影。不过,无论怎样,作为亚细亚的缔造者,王遂舟和晋野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亚细亚人的精神领袖的形象存在,他们身后,一直都不会缺乏忠诚的追随者。

这真的很难得。

4

就伟大的时代而言,亚细亚这页书,早就翻过去了。如今我们到郑州二七广场去瞻仰亚细亚商场的遗迹,如果不去认真搜寻,你很难再把它从周围一簇簇的建筑中区分出来。

它似乎已经坍塌为废墟。

我与晋野交流,他从来不曾提起它。这个家伙走南闯北,经见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曾经的亚细亚,或许会是他心底的一个痛,但怎敢耽搁他一直匆匆的脚步?从根本上说,他堪称中国最早的一批资本运营专家之一,所谓“亚细亚”,大概只能算是他曾经下过的一步棋(他后来大兵压境重组郑州“地王”,他承认是另一步人生大棋)。

而王遂舟,我们看他这20年包括复出这几年的经历,也没有任何把自己和亚细亚联系在一起的意思。虽说英雄莫问出处、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吴晓波笔下浓墨重彩的“大败局”,已将他和亚细亚等同于一体,“头一号”悲情人物的名头躲也躲不掉——难道,对这种“对号入座”式的联想和指认,王一直都在刻意回避?

“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这话用在王遂舟身上,也许根本上就是错的。

早年,我读王遂舟的传记,别人称他是个性强的人,“倔强、好胜,不干则已,干就干出名堂”,如今看来,这话仍然符合实际。他现在直接从事的和佑养老产业,经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中国专业投资、策划、管理中高端养老机构和长者健康护理中心,形成和佑尊长园、医院、和佑养老大学、和佑护理中心、和佑养老设备用品公司等多家专业机构共同组成的新型养老体系。为此,他和他的团队采用直接投资、品牌授权和提供专业化的连锁管理模式,对旗下产业进行运营管理,目前已在国内发展了近40家养老合作单位。

郑州的惠济区,据称也有他的合作项目落地。

踩准了时代的鼓点,来势汹汹,气势如虹。实际上,对这样一种手法,我们怎会感到陌生?——20多年前,辉煌期的亚细亚正是靠着这种连锁加盟的方式,迅速扩张规模、占领市场,并阻断外资商业的布局,而今,在养老产业领域,王遂舟再次把它玩得登峰造极——只是,时代不同,市场的游戏规则和参与者的诉求点,业已截然不同。

王遂舟和他的追随者,再次赶上了“风口”。此刻,时代给他们的,是谅解和宽容。所以,作为新型创业者,亚细亚式的成败,对他们已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忘记那曾经刻骨铭心的过去,怎么能轻易做到?这些年来,我认识了不少亚细亚的“老人”。当年他们正值年轻,荷尔蒙和雄心梦想一起涌荡,亚细亚让他们见证了如何去创造、去横扫、去征服;后来,风流云散,他们如鸟归林,如沙铺入水底,但亚细亚的骄傲、亚细亚的梦想、亚细亚的自尊却永远沉淀于内心,支撑着他们一直走下去,走到今天。

这个群体,人数达到数万人,许多还在操持老本行。我接触比较多的有“红高粱”乔赢、王牌智库上官同君(后者正志在扛起中国民营智库建设的大旗),等等,我有时开他们玩笑,说你们都是“亚细亚孤儿”啊。

是的,是亚细亚抛弃了你们,而你们,却没有完全舍得抛弃“亚细亚”。

前两年,我读到叶茂中写的一篇文章《英雄不见王遂舟》,内心澎湃不已——原来,惦记王遂舟、纪念亚细亚的还大有人在啊!我们尽管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但是,人的精神、人的思想、人的价值观,它们的穿越竟是如此的重要和强大!所以,我那时就相信了,一代绝响,不会代代绝迹。

至此,怀有少年英雄梦想的我也可以释怀了。这么多年来,我和我的朋友去寻找王遂舟(后来才明白还有一个晋野)、发现亚细亚,观念可能很固执,做法可能很老派,但内心深处,其实是想挣脱这一代人对我们的巨大的历史性重压,让自己活得像一个“新新人类”——王安忆的《匿名》,无名者遁入深山,逐渐遗忘自己的一切来历和背景,这其实多么像现在的王遂舟和晋野——连他们都已蜕变为像无名者那样的“新新人类”,我们这些后来者还怎能一直冥顽不化?

追随、反叛、超越,这应该成为我们对待时代英雄的理性态度。

“王子维”——“王遂舟”,我情愿前者就是王遂舟隐于世的现名。当然,当然,事情或许并不是这样……(完)

内容转载自







































有什么土方治白癜风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dem.com/jbyf/9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