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手持铁镐的女人,几十年前曾是废墟里的
走在德国的街边,这样的雕塑可能很常见。
她们手持铁镐或者各种工具,柔弱又不失刚强的站着。可能你会将她们当作普通的劳动妇女,但是如果你了解那段“废墟年代”里的德国,可能会对她们刮目相看。
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
也是最有效地社会压迫工具
被称为德国“巴尔扎克”的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年有一部电影《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讲述了一个女人“废墟年代”里的婚姻。
时处德国纳粹灭亡的前夕,玛利亚和丈夫赫尔曼登记结婚,一枚炸弹在市政厅边炸响,震得墙上的希特勒画像落地。第二天,赫尔曼便上了前线,随后便传来了阵亡的消息。从此玛利亚活成了绝望主妇,为了谋生,她在酒吧做侍应,期间结识了黑人军官比尔并有了身孕。但其实赫尔曼并未死,战后重归发现了比尔的存在,在争执中玛利亚失手打死了比尔。赫尔曼为玛利亚顶罪入狱。
原本以为重拾了爱情和婚姻的玛利亚不知道的是,为了自保,赫尔曼选择将妻子让给一位有权有势的人。当赫尔曼被保释出狱后,玛利亚才发现其实自己被爱人出卖。
“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是最有效地社会压迫工具。”在《爱比死更冷》中法斯宾德就悟出了这个命题。战争结束时,德国迎来的是一片物质和精神的废墟。用身体、用心灵试图重建这片荒芜之地的是女人,但无论何时,阶级从属与经济压力始终是爱情和婚姻的毒药。
“废墟年代”中的女人们
影片的结尾原是玛丽娅开着飞车载着赫尔曼,高速驶闯进了一道深渊。后来的版本法斯宾德把这个飞车景象改成了煤气爆炸。
战后年代想要获得爱
只能是乌托邦
托马斯·奥斯特玛雅
曾为大家带来经典作品《哈姆雷特》《理查三世》的托马斯·奥斯特玛雅,是欧洲首屈一指的新生代戏剧导演,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善于赋予剧作强烈的象征力量。法斯宾德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对两性关系的理解令他着迷。
“玛利亚试图控制她周围的男人,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这些男人也在控制她。”
——奥斯特玛雅
大多数现代社会中,经济财富仍掌握在男人手里,而社会权利很大程度上和经济实力挂钩,这让玛利亚故事更有现实意义。
从电影荧幕
到戏剧舞台
每一次危机,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要基于什么原则重建我们的国家?就如同我们基于何种原因构建一个故事?当输出介质不同,所遵从的标准是否一样?这些,奥斯特玛雅在舞台上给出了答案。
受梅耶荷德与格洛托夫斯基影响,他善于发展演员肢体动作,强调戏剧节奏。出任德国戏剧“梦之队”邵宾纳剧院的艺术总监,他始终坚持对现代实验性剧场语言探索。《玛利亚的婚后生活》中,5个演员,25个角色,精简的控制了演员人数,这让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有更流畅的韵律。比如他们戴上假发,就成了另一个角色,场景也随之变化。
时隔几十年,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在戏剧舞台上重排了这个故事,也不失其意义所在。
窗外炮火连天、纸屑纷飞的画面,配上忧伤的弦乐,伴随着婴儿的啼哭,以及教堂里绵长的钟声,一场奇怪的婚礼正在断断续续地举行。法斯宾德用一个荒诞而富有喜感的镜头,开始了《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而伴随西德在伯尔尼拿到世界杯冠军画面的是片尾一声尴尬的爆炸。
玛丽娅说:“我把所有给你了,我的生命,你明白吗?”
可是,她也必须承认:我的婚姻没有持续太久,的确是的,半天和一个晚上。
时间:年7月14日~15日19:30
地点:北京世纪剧院
票价:80元起
(图片源自网络,原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阅读原文,看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更多精彩好戏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