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过千奇百怪的手机,何以谈青葱岁月
昨天朋友圈都在刷,诺基亚第一款安卓手机Nokia6发布了,诺基亚宣布回归。
青葱岁月里的老朋友又能相见,是让人高兴的事。但是看到面目全非的新款诺基亚,还是止不住地悲从中来。
它跟其他手机长得一毛一样了啊。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些年用过的老手机?记不记得,那个手机长得千奇百怪,触感和情感都很真实的年代?
那个年代,一百个手机有一百种打开方式
直板手机大概是很多人的启蒙机,屏幕键盘一目了然,简单直接。诺基亚、N78,索爱Wc等都是曾经的代表机型。
我们曾钟爱直板,毕竟用它作弊可操作性强。一只手偷偷揣兜里,胸有键盘,,大题等会儿……练就了出神入化的盲打技能。
唯一不方便的是,要记得随时锁键盘,不然会发生一些恶性事件,比如蹲坑的时候自动拨通了男神女神的号码……
为了解决这样的烦恼,更多酷炫的手机打开方式应运而生。
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用翻盖手机,啪一下打开手机盖的瞬间总觉得自己特有气质,尤其是那一弹手感还特好。于是就想不停地啪啪啪。
曾经的王者街机摩托罗拉V3,还让我们掌握了超薄、金属质感这类酷炫形容词。除了普通的屏幕上翻,还出现了屏幕横翻、侧翻、键盘下翻,各种姿势都尝试了一遍。
紧接着我们又迎来了滑盖手机。跟翻盖一样,拥有很棒的机械手感。推上去,推下来,纵享丝般顺滑。
那些年,有三种女生:用诺基亚的,用LG“巧克力”的和用索爱W的。她们还能神奇地指出那一滑之间细微的手感差别。
始终对外形充满饥渴的设计师们,并没有停下解锁新姿势的脚步。于是,更变态的旋盖手机出现了。
让手机盖劈叉那都不是事儿,分分钟原地转体度;不仅盖子能转,屏幕也能转,怎么扭曲怎么来,扭得越是高难度越带感。摩托罗拉V70那似卷筒洗衣机般的外形真心帅到原地爆炸。
那些年,直板手机、翻盖手机、滑盖手机、旋盖手机各自雄踞一方,每个背后都有一大波迷粉,撞手机的概率比撞衫还低。那时候,跟别人不一样还是我们的追求。
那个年代,每一个手机,都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以前的手机大概都是美少女战士化身,五彩缤纷的颜色,精妙绝伦的图案,处处彰显着对个性的追求。
那个时候手机可以换壳,不是换保护壳,而是将前壳和后壳整个扒下来,换个新壳,就跟换了个新手机似的。诺基亚开启了手机换彩壳的新时代,当时机壳大多是陨黄、湖蓝、锆绿这样的纯色。后来他们的设计师又推出了神奇的,机壳除了纯色外,还多了各种奇幻的图案。今天披一件美国国旗,明天换一身迷彩制服,我的手机时尚时尚最时尚。
一代神机摩托罗拉V3不甘示弱,壳不能换,咱就自带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根藤上七朵花,集齐全色,也许就能召唤神龙了吧。
颜色不能满足设计师们对美的追求后,他们的目光又投向了图案,花草藤蔓缠身的诺基亚一问世就艳惊四座,取材于部落和少数民族装饰的基调图纹更是满足了你所有的风尚幻想。
五花八门的手机迷了我们的眼,买个手机,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再看看现在的手机,非黑即白,清一色的蝙蝠侠或者米迦勒,偶尔出个香槟金、玫瑰金,你就能激动地吃起土。
那个年代,和弦就是最动人的旋律
以前新手机到手的第一件事,一定就是换来电铃声、短信提示音。最初的手机铃声,除了最基本的“铃!铃!”的单音之外,就是各种不同种类的和弦铃声。
曾几何时,一声“helloMOTO”就是身份的象征,此铃声在人群中响起时,其影响丝毫不亚于苹果手机的“马林巴琴”。诺基亚取代了MOTO老大的江湖地位之后,一曲《GranVals》成了最为人所熟悉的NokiaTune铃声,每一个拥有Nokia的人都能一耳听出。
那个时候的手机铃声最开始只有32k,短短10多秒的16和弦、32和弦早已经在脑海里奔腾了千万遍。哪怕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哼得八九不离十,除了《义勇军进行曲》,最熟悉的曲子大概就是手机里的那些和弦了。
可以自编铃声的爱立信GH出现后,甭管是不是音乐专业,认不认识乐谱,大家都一股脑儿地沉浸在了创作的海洋。那些日子,大家总是会引以为豪地将自编的和弦作为铃声然后调到最大,让方圆十里的路人都能得到自己的“独创铃声”,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
后来,人声铃声登场,你的铃声换了一首又一首你爱听的歌;再后来,智能手机出现,你习惯了震动甚至静音勿扰。
当所有人的手机开始习惯着一言不发,当初烂熟于耳的和弦早已归于沉默。
那个年代,没有表情包,发条短信要斟酌半天
在没有WiFi,没有4G网络的时代,许多感情的表达需要花更多时间。
那个年代,我们的短信箱还没有被和各种淘宝促销塞满,我们总是在期待短信提示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