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清洗私处的正确方法你不可不知
调查发现,每个女人在一生之中,最少患过1-2次妇科炎症。但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女性,远远不止这个次数。引发各种妇科炎症,罪魁祸首就是细菌惹的祸。
如平时不注重个人卫生,私处清洁方法不正确或不到位,都是引发各种妇科炎症的原因。然而,为了预防各种妇科病,有些女性选择了具有消毒杀菌的护理洗液,且每天坚持使用。但到头来却发现,即便自己很注意,但还是经常会和阴道炎、宫颈炎等炎症“打交道”。
那么,女性性器官卫生应该注意哪些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呢?其实,正常情况下尽量少用阴道清洗液,也不要进行阴道内清洗,否则会带来麻烦。而清洗外阴,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清水冲洗。
清洗次数:每天1-2次即可。
清洗方式:用温水淋浴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无淋浴条件用盆洗时,必须专盆专用。
清洗顺序:手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清洗阴部前应先洗净双手,然后从前向后清洗外阴,再洗大、小阴唇,最后洗肛门周围及肛门。
清洗液产品使用:使用清洗液时,使用能够去污灭菌的保健性洁阴用品,最好遵医嘱,不要让含酸碱性的清洗液错误使用,破坏阴道内的生态环境。
阴道冲洗能清除阴道的异味吗?
阴道冲洗并不能真正清除阴道的异味。在国外有些妇女在冲洗时加入“除臭剂”,也不能起到消除异味的作用。事实上,许多女性所说的阴道异味是阴道的自然气味,对于这种自然的阴道气味,人们不应该厌恶它,因为这种气味正是正常妇女的一种健康的表现。
如果阴道真的产生了非生理的异味,那可能是炎症的表现,医院进行必要的治疗,还可以用娇妃泡泡清洗,见效快。
女性清洗阴道的正确原则:
由于女性的生殖结构,尿道短且外口暴露,容易受污染,阴道上皮抵抗力也低,一旦感染,细菌就可长驱直入,引发泌尿道感染、阴道炎等疾病。
一、适当清洗外阴,如非必要不要冲洗阴道,不破坏阴道的生态平衡,不让外界的病侵入阴道。
二、备好自己专用的清洗用具、毛巾。清洗用具要使用前洗净,毛巾使用后晒干或在通风处晾干,最好在太阳下曝晒,这有利于杀菌消毒。因毛巾日久不见阳光,容易滋生细菌。
三、大便后养成用手纸由前向后揩试净,并最好养成用温水清洗或冲洗肛门的习惯,若不揩净,肛门留有粪渍,污染了内裤,粪渍内含有的肠道细菌会趁机拐入阴道,引起炎症。
四、例假期间,要勤换卫生巾,潮湿的环境细菌最易繁殖。
五、不要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或高酸钾等化学物质以免改变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
保持阴部卫生注意要点:
别用肥皂洗下身!在公共浴室不乱放衣物;清洗外阴、洗涤内裤后再洗脚;不与其他人换穿衣服,尤其是内衣;清洗阴部的盆子、毛巾一定要专用,清洗外阴用的毛巾与盆不可用以洗脚,毛巾要定期煮沸消毒,患有手足癣的妇女一定要早治疗,否则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夏季衣着过单时尽量避免在公共汽车上久坐;不长期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冲洗阴道,以防菌群失调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等等。
特殊情况下如何清洗阴部
月经期间清洗阴道重点:
女性在月经期间会遇到很多问题,譬如使用卫生巾、清洗阴道。在清洗阴道的时候不要盲目的清洗,怎么做?按以下方法做吧:
1、勤换卫生巾,选择卫生巾要选质量好的。每天用温热水清洗2次外阴,我们主张用温开水作为清洗液,因为水经过煮沸后已经消毒了。不要洗冷水浴或用冷水清洗,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
2、要注意清洗器具的选择,每个妇女都应该有专门的洗下身的盆,这样可以避免其它的感染进入阴道。如没有淋浴条件清洗,用盆浴时要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水”。
3、阴部与足部要分开洗
4、每天都应该进行外阴清洗和内衣裤更换。
5、因子宫内膜在月经期有无数个小伤口,宫颈口张开,洗澡时,只能沐浴,不可盆浴、坐浴,以防脏水进入阴道。此外,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揩拭,以防污染阴道。
怀孕期间清洗阴道重点:
1。女性在怀孕期间,白带会明显增多,特别容易感染病菌,因此,每天应用温水清洗至少两次以上。
2。内裤要每天更换,并立即洗干净,挂在日光下晾晒。
3。不要随便清洗阴道,防止病菌侵入。
4。如果白带量明显增多且有臭味,应在第一时间就医。
产后清洗阴道重点:
1。女性在产后因阴道受到损伤,不宜立即洗浴。一般情况下,夏天产后3天以上、冬季产后一周以上方可洗浴,每天1次或两天一次。
2。用温热水淋浴,以活络经脉。
3。千万不要坐浴,即使是用盆洗也要站立。
患滴虫性阴道炎清洗阴道重点:
1。每天可清洗2次左右。
2。选用偏酸性清洗液,防止滴虫生长。
3。不仅要清洗外阴部,同时还需清洗阴道。
患霉菌性阴道炎清洗阴道重点:
1。每天清洗2次左右。
2。选用碱性清洗液,防止霉菌生长。
3。外阴部和阴道同时清洗。
宫颈糜烂清洗阴道重点:
1。每天清洗1~2次。
2。采用电熨治疗后1个月内避免盆浴和阴道冲洗。
3。子宫颈放药后禁止坐浴。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