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与其一股脑歌颂母爱,不如先看看
找到你
找到自己在影厅最左侧找了个位置,看朋友推荐的《找到你》,忽明忽暗的画面间隙,邻座的女孩子眼泪闪闪,靠在男孩子的怀里。
散场的时候走在他们后头,听到女孩子夹带哭腔的柔柔嗓音,做妈妈太辛苦了,我都不敢生小孩了。
男孩子紧了紧抱着女友的手,后脑勺坚定,别怕,我不会变成电影里那些王八蛋丈夫的。
我看着女孩子因为高跟鞋磨脚别扭的姿势,等到这句话之后又突然抖擞起来,只想到一句话,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婚姻。
女孩子,一旦结了婚,过得怎么样,心情如何,再也不是完全受丈夫爱不爱你的左右,晓得吧,整个时代,对于女性而言都是极其严苛的。
以朱敏为代表的全职太太,每天的生活在睁眼时就看得清清楚楚。伺候一家人吃喝,买菜,送孩子上学,做家务活,难以接触外面鲜活的世界,活生生把自己熬干,却发现老公早已出轨并转移资产。
离婚吗?不敢,不赚钱就没有发言权,辛辛苦苦带大的孩子拱手送给小三;
重回职场?人才更新迭代之快,早已被社会淘汰。
而以李捷为代表的职业女性。涂上口红踩着高跟鞋,一身职场白骨精的干练打扮,跟妖魔鬼怪拼杀,笑里藏刀,接住同事的明枪暗箭;
更要皮里阳秋,躲开客户的咸湿猪手,每天精疲力尽,却被人戳着脊梁骨,说没有尽到当妈的责任。
难吗?可这还不算完。
还有亿万挣扎着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孙芳”们,从小被胡乱地养大,没读过什么书,到了岁数嫁人,偏偏嫁给重男轻女的家庭,生了女儿,被老公视如草芥,恨不得扔掉,更有甚者拳脚相加,从此开始了生生的循环,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你看,女性需要三头六臂活在世上,这就是时代镜像。
印象特别深刻,马伊琍曾发过一条口吻无奈的微博:“每次采访必被问到:作为一名女演员和两个孩子的妈妈,你如何平衡好你的事业和家庭?特别想知道这个问题是专为女人们设计的吗?下次也请问问男演员们,好想知道他们的答案是什么。”
似乎从来没有人在乎,男人们在女人们进退维谷的问题里,去哪儿了,在做什么,扮演了什么角色。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说起来语气调侃,背后其实全是心酸。
女性负重困境的当下,丈夫们的缺席确实占了重要一隅。
《找到你》,男性角色是隐匿的,李捷的丈夫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拼事业,孙芳的丈夫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救孩子,朱敏的丈夫根本没打算理解她,他只想理解这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
相互理解不就好了嘛,一起携手前行破开荆棘之类的?
可“相互理解”哪有那么容易。男女之间彼此不理解,或许是性别差异,可令人心寒的是,即使是女性之间,每个人也是各自的孤岛。
片中,孙芳小心翼翼地问起李捷离婚的原因:“是因为你老公打你吗?”李捷笑了笑,说“那倒不至于。”
她在“感情不和”这个城里人离婚最爱用的托词时,她肯定没有想到,坐在她后座的女人,日日夜夜被丈夫拳脚相加。
所以当女儿失踪后,她得知这一点,立刻反问:“那孙芳怎么不离婚呀?”如果她知道,孙芳凑钱给丈夫,希望一刀两断的那一夜,经历了怎样的残酷和屈辱,她还问得出口吗?
庭审结束后,朱敏在法院外拉着李捷不撒手,求她看在都是女人、都是母亲的份上,不要夺走她的孩子。换来的,却是李捷冰冷得像刀一样的话语:“你知道我为什么努力工作挣钱吗?我就是不愿意自己变得跟你一样,什么都没有,连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
讽刺的是,李捷引以为傲的职场身份,在孙芳看来简直不可理喻。她不明白,有吃有穿,还能住这么漂亮的房子,老公是医生能挣钱,又不打人,李捷为什么还非要上班,自己的闺女不管不顾,居然花钱找人来照顾。
三个母亲,各有各的困境和艰难,可惜仍然不能相互理解。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两个,同样如此。
第四个母亲,孙芳的老乡,嫁了人,开了家早餐铺。听到孙芳的遭遇,她第一个念头是无比庆幸自己生的是个儿子,她认为假如孙芳生的是儿子,那肯定男人对她就好得多。
而当李捷上门找孩子时,她的第一反应竟是了:她拐你的女儿做什么?要拐也肯定拐男孩儿呀。
她无法理解,孙芳为什么会为了救并不精贵的女儿,把自己搞这么惨。
你看,女人的悲欢各不相同,都是一座座孤岛。
我遇到过不少女孩子,自己还没长大,到了合适的年纪,匆忙生了孩子,总以为只要孩子一生出来,就自动拥有了伟大的母爱。
前赴后继地,成了孤岛。
其实我特别喜欢电影里说的,母爱只不过是女人对自己的个人选择所承担的后果。
与其一股脑歌颂母爱,不如先看看女性有多艰难。
温馨提示: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