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养护大修改造技术市政工程
一、稀浆罩面
(一)定义
(1)稀浆封层:采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及时均匀地摊铺在原路面上经养护后形成的薄层。
(2)微表处:采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原路面上的薄层。
(二)稀浆封层及微表处类型、功能及适用范围
(三)施工要求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修补、清洁原路面;2)放样画线;3)湿润原路面或喷洒乳化沥青;4)拌合、摊铺稀浆混合料;(冷态施工,无“加热”、“压实”)5)手工修补局部施工缺陷;6)成型养护;7)开放交通。
(四)质量验收
(1)稀主控项目:抗滑性能、渗水系数、厚度。
(2)稀一般项目:表观质量(应平整、密实、均匀,无松散、花白料、轮迹和划痕)、横向接缝、纵向接缝和边线质量。
二、城镇道路旧路大修技术
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1)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要求要点
1)对旧水泥混凝土路做综合调查,符合基本要求,经处理后可作为基层使用。
2)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作填充处理。
3)对局部破损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
4)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
注: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由于半刚性基层开裂,从而引起沥青面层开裂。
三、旧路加铺沥青面层技术要点
(一)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由于半刚性基层开裂,从而引起沥青面层开裂)预防措施:
(1)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
(2)还可以采取土工织物预防反射裂缝。
(二)基底处理要求
(1)基底的不均匀垂直变形导致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局部脱空,严重脱空部位的路面局部断裂或碎裂。为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整体刚性,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对脱空和路面板破裂处的基底进行处理,并对破损的路面板进行修复。基底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即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2)开挖式基底处理
对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断裂或碎裂部位,将破坏部位凿除,换填基底并压实后,重新浇筑混凝土。这种常规的处理方法,工艺简单,修复也比较彻底,但对交通影响较大,适合交通不繁忙的路段。
(3)非开挖式基底处理
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灌注压力宜为1.5~2.0MPa。这是城镇道路大修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和成功的方法。处理前应采用探地雷达进行详细探查,测出路面板下松散、脱空和既有管线附近沉降区域。(通过试验确定注浆压力、初凝时间、注浆流量、浆液扩散半径等参数)。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当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足够,且断板和错台病害少时,直接在原有旧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在改造设计时,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调查,调查一般采用雷达、弯沉或者取芯检测等手段。
(1)病害处理
1)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后满足基层使用要求
①板缝破损处理
人工剔凿板缝(板缝不修补会产生反射裂缝;剔凿深度5cm以上)→基面清理→涂刷界面剂(目的:增加粘结强度)→灌注混凝土(不低于原道路混凝土强度+早强+补偿收缩)。
②板边角破损处理同板缝破损处理
凿除部分如有钢筋应保留,不能保留时应植入钢筋。新旧路面板间应涂刷界面剂。
2)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后不满足基层使用要求
如果原有水泥路面发生错台或板块网状开裂,应首先考虑是路基质量出现问题,不再适用做道路基层,应将整个板全部凿除,重新夯实道路基层。
(2)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原有水泥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应注意原有雨水管以及检查井的位置和高程,为配合沥青混凝土加铺应将检查井高程应进行调整,洒布粘层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