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听小偏方痛经宫寒严重会导致不孕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性苦、辛、温,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止血、安胎、止痒等功效。
它不仅可以内服,还可外用,可谓“内外兼施”。
不管是春夏之交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痒疹,还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腹痛、腹泻,都可选用艾叶来治疗。在中医上,艾叶更是被称为“女性的养生草”。
艾叶的功效作用
痛经
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原发性痛经
也称功能性痛经。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
继发性痛经
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约有50%以上患者伴有全身症状伴有腰酸、头痛、胃痛、头晕、乳胀、尿频、稀便、便秘、腹泻、失眠、易于激动等,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恶心、呕吐、甚至会发生晕厥。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h,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期间也有出现精神症状紧张或忧郁、恐惧感。药圈
注意事项1医师指导下用药痛经伴有月经过多,或有盆腔炎、子宫肌瘤者所继发性痛经者。
2月经期用药与饮食对月经周期不规律或希望怀孕的妇女不宜在月经来潮前口服中成药,月经期间不宜服用利尿剂,因为利尿剂可将重要的电解质和水分排出体外,对平衡不利。应少饮酒和少摄食盐,促使水分不在体内滞留,以减轻肿胀感。
3缓解痛经药对疼痛症状有缓解作用,不能解除疼痛的致病原因,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预防合并症的发生;长期应用会攻击胃肠黏膜的防御系统,诱发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缓解痛经药连续服用不宜超过5天。
药圈
4经期卫生指导痛经剧烈者应卧床休息;经期忌食生冷瓜果及刺激性食品,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洗1~2次,勤换垫纸。加强锻炼,衣着要温暧,忌涉冷水、游泳和剧烈运动;解除心理障碍,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恐惧、忧虑和烦恼。民间常采用生姜红糖水煎服;或应用暖水袋热敷。温经止血,散寒止带,安胎▲月经不调
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调养女性气血最是有用。女性月经不调,多是体内气血不调或者寒滞所致,这时艾叶就是最好的帮手。
▲宫寒
艾叶可以暖宫止痛,对于宫寒引起的妇科问题有调理作用。
据《药性论》载,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白带量多,有止带之功;
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漏胎,有固冲任、止血安胎的功效。
止痛止呕止泻艾叶有温经散寒之功。虚寒体质者,受了寒湿之后出现关节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特别是女性腰酸背痛等问题,可以用艾叶来解决。
杀虫止痒艾叶还可捣汁外用治疗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痒疹;也可与花椒、乌梅、白癣皮等组方煎汤,再加入少量白醋外洗,治疗湿疹、荨麻疹、手足癣、肛门湿疹等,有一定的止痒效果。
巧用艾叶,3种用法
1.艾灸艾叶被加工制成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人的穴位的方法就叫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防病保健等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内如果寒湿淤阻,就容易出现痛,腹泻,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用艾灸热熏,就可以通经脉,行气血,祛除寒湿。常用的穴位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
▲扶阳固脱:
急灸关元、神阙等穴,可以起到扶阳固脱、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
▲升阳举陷:
对于久病气虚导致的脱肛、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艾灸百会等穴位,能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
▲防病保健:
艾灸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更是值得推荐,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灸至阴穴对于胎位不正有一定的疗效。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等是保健常选穴位。
2.艾叶泡脚泡脚自古以来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往热水里加入一些药材,更是有祛病防身的效果。
寒从脚生,冬天用艾叶泡脚,可以散寒,对于女性,更是可以调养气血,特别经常月经不调的女性,在经期前用艾叶泡脚,可以缓解经期痛经等问题。
3.艾叶药膳▲艾叶煮蛋
做法:鸡蛋两个,艾叶15克(鲜品约50克),煮开至鸡蛋熟,即可食用。
主治功效:虚寒痛经,月经之前连服3~5天。
▲艾叶红糖汤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主治功效:温经散寒、止痛,主要用于虚寒痛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