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报道谈不谈恋爱明清小说的价值
谈不谈恋爱——明清小说的价值选择
文/李璋怡图/罗惠丹
10月30日晚上7点,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第场:“不谈恋爱:明清小说的一种价值选择”在12号楼会议厅如期进行。主讲人是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乐云老师。乐老师同时也是韩国翰林大学访问教授,广东省九届青联委员,多家媒体评论员及专栏作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与近代文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鼎盛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子、史、诗、词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学历史地位上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地位和文学价值。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而中国的四大名著也均出自明清时代。然而,明清小说中对侠义豪情描写甚多,儿女情长涉之甚少。文学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选择?让乐云教授给我们细数其中滋味。
乐教授先以“大学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开场,又以华工、广工均是男多女少而将话题轻松引导至谈恋爱这个问题上。不谈恋爱,是明清小说的一大特点,《水浒》中李逵的不解风情,宋江不爱阎婆惜,武松娶妻“未遂”后血溅鸳鸯楼就是鲜明写照。乐老师认为,好汉风流与文人风流的不同、豪杰与文人眼光的不同以及以意气粗豪为标准的评价尺度造就了《水浒》豪迈粗犷、血气方刚的风格,也是儿女情长描写篇幅较少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三国演义》,乐教授举了貂蝉、邹氏、孙尚香三人作为例子。在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定位是政治斗争工具或是男人事业绊脚石,在小说情节中除了上述两种作用外,再优秀曼妙的女人也不能得到表现的机会。至于《西游记》这样的神魔小说,则是以象征的手法写修身养性,表现对七情六欲的克制消除,在《西游》里,是以一种嘲笑的态度去看儿女情长的。
乐教授认为,明清小说中不谈恋爱的选择是当时英雄传奇豪侠审美观和神魔小说亦幻亦真想象世界的体现。在文体选择上,表明了历史演义对家国大事的 在这次讲座中,乐教授结合名著中的描写段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他的观点与分析。同时乐老师巧妙地结合了华工、广工两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并以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与同学们交流,引来同学们的阵阵笑声,整个会场气氛好不融洽。就在不知不觉中,讲座进入了尾声,乐云教授用他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谈吐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很多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时代烙印,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价值观。乐教授的讲座告我们,诉细细品味细细斟酌这些作品,感受时代之变幻,价值观之迁徙,能感受到无穷乐趣,同时也能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