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个女性里面,就有1个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妇产科学》教科书页,这样写道: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可能有人会反驳,“又是说常见,忽悠人的吧,我才不信!”
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全球许多人群中,未经筛选女性中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率基本一致,最保守的估计为6%左右,但实际患病率可能更接近10%。
也就是说,几乎每10个女性里,就有1个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根据我国-年对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名汉族女性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汉族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61%,但仅有9.61%的患者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内分泌或者妇科方面的疾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相比之下,“未意识到”更让人不禁为之捏把冷汗。
可能又会有不少人比较疑惑,好像很少听到这个词,真的有这么普遍吗?
那换个说法,很多女性之所以不孕,大概率上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02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以下简称多囊),是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育龄女性继发性闭经和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有对多囊的相关表述了。
但发展到现在,说到多囊的发病机制,依然是不太清楚,不太明确,有待探索。
●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
双胞胎和家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囊有很强遗传易感性;也有研究显示,多囊可能是进化中对压力、饥饿的应激状态;......●可能和环境因素有关。
最常见的就是肠道菌群失调假说。
那么对于普通女性来说,怎么样才能早点发现自己是不是患有多囊呢?
1.月经失调和不孕。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或闭经。部分多囊患者存在长期无排卵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通常导致不孕。
2.雄激素过多。表现为多毛、痤疮、脱发和/或血清雄激素浓度升高。
3.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血脂异常。
4.多囊女性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如果你表现出月经失调和雄激素过多的症状,比如痤疮、多毛症和男性型脱发,那么应怀疑多囊。
若存在超重或肥胖,则应进一步怀疑多囊。
随着对多囊认知的不断改变,其诊断标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考虑到亚洲人种与欧美人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年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
必要条件: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
疑似:满足必要条件,再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
①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
②超声表现为PCO。
确诊:具备上述疑似诊断条件后,必须逐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和引起排卵异常的疾病,才能确定诊断。
03有些女性在进行B超检查的时候,发现有一句「多囊样改变」就吓得以为自己从此就跟多囊挂上钩了。
当然不是。
实际上,单纯的卵巢多囊样改变,和多囊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如果你仅仅是发现了这几个字,但是平时月经很规律,也没有其他任何异常,不用过于紧张,规律作息,放松情绪,该干嘛干嘛。
还有些女性在发现自己患有多囊之后十分恐慌,是不是就意味着无法再怀孕。
当然也不是。
减重可以帮助恢复月经并且改善代谢风险,通过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加上药物治疗和辅助生殖手段,很多多囊患者可以怀上自己的宝宝。
还有些女性可能会说,“反正我又不打算怀孕,不来月经才好呢!还需要什么检查跟治疗。”
如果你以为多囊仅仅只会给女性造成不孕,那就太天真了。
既然叫“综合征”,说明是存在着多种问题的。
澳大利亚学者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和代谢学杂志》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揭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出现其它疾病的风险将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心理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生殖功能异常等。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囊并不是单纯的妇科疾病,它和多种疾病存在显著的关联,而它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是贯穿一生的。
对女性来说,因为多囊致病原因的不明确,平时就要多注意了。
如果你最近月经不调、脱发、长痘痘,别担心是不是多囊,也可能是熬夜玩手机玩多了。
如果你没那么幸运,被诊断为多囊,也别丧气,运动和饮食控制是多囊有效的治疗方法。
和其他妇科疾病一样,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比如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以及定期的妇科检查。
那些年纪轻轻就卵巢早衰的女人
不敢咳嗽、大笑、提重物,女性尿失禁有多尴尬
那个“不检点”的女人得了宫颈癌!
产后抑郁有多可怕?
保存图片,打开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