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女性中国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进入全人群
编辑:希言
摘要:据悉,卵巢癌有“3个70%”困扰着临床医生和卵巢癌患者:约70%的初诊患者已是临床晚期;尽管手术联合含铂化疗一线治疗缓解率可达80%以上,但70%的卵巢癌患者会在初次治疗后两三年内复发;70%的患者生存时间都不超过五年。据王育介绍,卵巢处于女性盆腔的深部,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同时,卵巢癌属于全腹播散性转移,会在短时间内累及多个脏器。这样的特点造成卵巢癌的预后很差,有乳腺癌家族史、卵巢癌家族史,本身有BRCA基因突变者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卵巢癌是妇科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同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被称为“妇癌之王”“沉默的隐形杀手”。记者5日了解到,如今,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真正进入全人群时代,更多卵巢癌患者将因此受惠。
据了解,目前,“手术+化疗+维持治疗”已经成为卵巢癌标准治疗模式。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院长、妇科主任医师王育教授表示:“维持治疗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格局,使长期缓解成为可能,已成为卵巢癌全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巨大的进步。”这位专家表示,对于新诊断卵巢癌患者而言,初始治疗非常重要,一线治疗后尽可能地延缓复发对患者生存获益最大。“从卵巢癌领域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推荐可以看到,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患者一线治疗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标准治疗,能够帮助更好地延缓复发、减少耐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王育教授表示:“如今,随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落地和卵巢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卵巢癌患者迫切需要的新治疗方案变得触手可及。今年,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正式进入全人群时代,惠民政策实实在在地给民众,尤其是新确诊的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更多健康保障。
与国外相比,以往中国卵巢癌患者规范接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比例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新诊断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比例仍不到一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卵巢癌总体生存率的提高。据了解,对于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来说,以往只有BRCA突变的患者接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能够得到医保报销,但这部分患者仅占15%-25%。王育表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新诊断的患者无法受益于医保报销。
据了解,今年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后,所有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无论是否有BRCA突变,接受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均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这表明,PARP抑制剂用于一线维持治疗的医保报销首次突破了过往BRCA突变人群。经过医保报销后,上海本地患者月均个人支付部分费用最低仅需不到两千元人民币(下同),较医保前减少了两万余元。
如果卵巢癌能够被早期发现,预后就会有改善,在王育看来,这是提升卵巢癌疗效的最大突破口。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早期卵巢癌没有症状的特点,是否能在常规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里找到蛛丝马迹,医学专家们正开展相关研究,希望通过多手段、多途径的筛查加上遗传背景,帮助民众、尤其是高危人群,综合地预判卵巢癌的发生几率。
王育表示,针对卵巢癌,不仅仅是BRCA基因检测,可能还有很多其它的治疗点需要通过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方法找到;针对相关靶点的筛选等进行创新药的研发。
除了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和宫颈癌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典型的慢性病。70%-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痛经及各种盆腔疼痛,50%的患者还会合并不孕。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年龄正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复医院普通妇科主任易晓芳强调,被“一忍再忍”的花季少女痛经可能就是被忽略的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
易晓芳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不会老实地待在子宫腔内,最常见的异位部位就是卵巢。异位的子宫内膜和宫腔内的内膜一样,也会周期性出血,由于脱落的内膜无法排出,囤积在卵巢里越积越多,颜色类似巧克力浆,所以被称为“巧克力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在复医院易晓芳主任团队处,小暖接受了手术+药物长期管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如今,小暖的痛经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抑郁症彻底缓解。
该院院长徐丛剑表示,作为一种“慢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仅需要专业的临床诊疗,还需要社会赋能、心理干预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身体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牛小娜直言,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出现痛经症状时,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矫情。易晓芳指出,许多女性从出现痛经症状直到被确诊接受正规治疗,间隔很长时间,生育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并呼吁全社会与医生共同重视女性在生理期的疼痛表达,特别是青春期内异症患者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额外的